您的位置: 首页-首页要闻

牵 手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时间:2015-09-12 08:51   编辑: 闻皓   

 
 
本报记者/王煜鹏 摄

 


 
天安门广场前,我们的“全家福”。本报记者/王煜鹏 摄

 

    世间最美的风景,莫过于真心的牵手。幸福时、风雨中、困境里,有一双温暖的手牵着,胜过任何绚丽的言语。 ———题记

 

    今年8月,三江源头的格桑花开得格外鲜艳。应求是杂志社邀请,32名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学生远赴首都北京,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见证祖国的繁荣与昌盛,品读祖国的文化与历史,在幼小的心灵中播撒“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种子。

 

    《求是》杂志是中共中央主办的机关刊物,是党中央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从1998年起对口支援杂多县。杂多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平均海拔4290米,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心相连,情相依,手相牵。从首都北京到三江源头,足足2500公里。过去的17年,在扶贫攻坚奔小康的共同事业上,求是杂志社与杂多县携手并肩,共同奋斗。

 

    杂多学生“三热爱”教育访京活动,是求是杂志社扶贫工作的探索创新,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的具体举措,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生动实践,对增进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美丽藏区具有积极意义。

 

    这次主题教育活动,是献给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一份厚礼。32朵格桑花绽放首都北京,唱出了最美的“青海声音”,是对中央会议精神一次鲜活生动的“青海表达”。

 

    32张笑脸,北京绽放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寻找有效的扶贫途径,今年6月中旬,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亲自带队,到杂多县定点帮扶、调研慰问。

 

    第一次触摸玉树大地,走访慰问贫困家庭、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部分师生,看着同学们渴望知识、向往外面世界的眼睛,一个想法在李捷心中萌发: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是扶贫的根本。让同学们到北京看一看,感受一下外面世界的精彩,可以激励同学们好好学习,播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种子,进而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这一想法,与陪同调研的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西明不谋而合。张西明认为,组织这样的活动,让杂多学生到北京看一看,将为藏区的孩子打开心灵之门、眼界之窗,有利于让爱党爱国的信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在北京,为了将活动办好,求是杂志社成立了活动领导机构和相关小组,精心部署、精心安排、精心服务,可谓举全社之力。

 

    在青海,经过从杂多1万多名中小学生中精心选拔,32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了“三热爱”教育访京团成员。

 

    青海省委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省委书记骆惠宁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全力配合,抓好落实,使这一活动在青海、在藏区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在求是杂志社、青海各方的积极努力下,杂多学生访京很快成行。

 

    8月16日一早,张西明在西宁为赴京师生送行,祝福大家一路顺风,祝愿活动圆满成功。他说,活动充分体现了求是杂志社对藏区发展的关注、对藏族群众的关爱、对藏区教育和孩子们的关心,其意义广泛而深远。

 

    身未动,心已远。满怀希望与憧憬,期待与激情,带着杂多6万人民的热切希望与美好祝愿,32名同学出发了,跨越青海、甘肃、陕西、河北4省,换乘汽车、飞机、火车3种交通工具,8月17日下午,列车缓缓驶进北京西站,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不少同学站起身来,激动地向着窗外挥手,“北京,我们来了!”

 

    8月18日,杂多学生“三热爱”教育访京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来到北京以后,我都舍不得眨眼睛,生怕错过这里任何一张精彩绝伦的画面,我要用心把它们都记下来,回家讲给同学们听,说给爸爸妈妈们听。”仁青措毛道出了大多数同学的心声。

 

    站在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同学们激情澎湃,骄傲与自豪油然而生。

 

    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同学们品读过去,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尽收眼底。

 

    走进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同学们情绪高涨,流露出对知识的无限渴求。

 

    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学们汲取科学知识的养分,探访科学技术的奥秘。

 

    清澈的湖水,美丽的白塔,摇曳的垂柳,鲜艳的红墙……《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声表达着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就像学习一样,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一级一级攀登,一步一步走实,才能够最终到达学习的顶峰。”登上长城的同学们激动地说。

 

    10天,240小时,14400分钟,“参观课程”里,融入了“三热爱”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同学们激情荡漾,梦想飞扬。32张笑脸在北京绽放,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越来越浓烈,这情感越来越炽热、越来越丰沛,充盈在每个孩子的心空。

 

    17年扶贫,牵手相伴

 

    距离杂多县城40公里的昂赛乡苏绕村,有一排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平房,见证着求是杂志社对杂多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怀帮扶,讲述着求是杂志社和杂多县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精彩故事。

 

    1998年,一场特大雪灾降临杂多,也就从那个时候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统一部署,求是杂志社与杂多县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