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幻灯片

辉煌十二五 高原田野:“农”墨“种”彩绘新篇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孙海玲   时间:2015-10-29 09:11   编辑: 刘海钧   

湟中县拦隆口镇的浅脑山梯田里呈现一片丰收的景象。本报记者/祁国彪 摄


 

    青羚网讯  十月高原,轰鸣的机器,忙碌的身影,满满的粮仓和农民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构成了一幅高原原野上丰收的新画卷。

 

    站在“十二五”的历史节点上聆听丰收的欢歌,我们备感欣喜。

 

    数说“十二五” 喜看新变化

 

    “十二五”期间,全省种植业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2014年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30.55万亩,较2010年增加40.4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420.15万亩,较2010年增加8.38万亩,粮食总产实现“九连增”,连续7年突破100万吨大关,达到104.81万吨;

 

    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26.32万亩,较2010年减少36.26万亩,油料总产达到31.51万吨,连续8年突破30万吨大关;

 

    蔬菜面积达到70万亩,较2010年增加9.88万亩,蔬菜总产160万吨,较2010年增加25.27万吨;

 

    全省种植业总产值达到147.4亿元,比2010年增加27.2亿元,年均增长6.2%,农牧民口粮基本实现自给,油、菜、果品等农产品自给水平稳步提升。

 

    ……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推进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抓特色、强服务,全省种植业生产继续保持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为加快高原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0年以来,财政投入粮油生产的资金达到30亿元以上,对蔬菜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达到10亿元以上,并首次安排地方债券资金支持蔬菜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和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金投入农业。

 

    种粮直补标准由每亩75元提高到100元,建立露地蔬菜种植和温室大棚补贴制度,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提高了农民对种植业的积极性。

 

    粮食生产“九连增”农民收入连续增长

 

    “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高位推进,主要领导一线指导,将渉农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了田间地头。同时,农牧部门改革创新,突出优质特色,优化种植结构;突出农资供应,农用物资质优价稳充裕;突出项目扶持,农业补贴资金持续增加;突出科技推广,技术措施全面落实;突出基地建设,种子工程稳步推进;突出信息服务,及时准确提供农情信息。

 

    播种希望的种子,收获幸福的果实。每年春播季节,全省农牧部门安排工作组和干部职工投入生产一线,加强春播生产服务督导,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完成农牧民及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各地也采取行政干部包区域、包面积,技术干部包技术、包服务等一些好的做法,提高了农民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水平,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

 

    9月底,进入收获的季节。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麻庄村旱地和山岭上,遍地“包裹”紧实的秋白菜长势正旺,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

 

    “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秉承这一思路,“十二五”以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工作重点,种植业结构呈现出“粮食稳定、油料减少、蔬菜持平、饲草增加”的态势。

 

    结合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设施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为促进农民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做出了积极贡献。到2014年底,全省累计建成日光节能温室20.05万栋,设施面积达到10万亩,改善了一批设施蔬菜基地的水电路及保温、冷藏保鲜等基础设施,设施蔬菜基地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到2014年底,全省建成果蔬标准园83个,总规模3.62万亩,蔬菜产业不断向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种植、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发展。

 

    科技助力 种植业现代化加快

 

    调结构的同时,一大批优良品种得到广泛种植,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等一系列科技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十二五”以来,我省以科技为支撑,以创新为突破口,不断加快农业体制机制创新步伐,科技创新唱响了我省“田野革命”序曲。

 

    金秋十月,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庄稼地里一排排标准全膜覆盖玉米整齐划一,目光所及无不展现出一派丰收之景。

 

    随着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的推广,中川乡前进村村民张万西不再为旱地里种什么?怎么种?种了以后不增产问题而发愁了。他指着不远处的一片玉米地说:“这几年,党和政府把农民扶持的特别好,自从用上了这全膜覆盖栽培技术后,以前荒废的土地重新利用起来,旱地增产变成了现实。”

 

    粮食增产,科技是支点。

 

    在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撑下,围绕油菜、马铃薯、牛羊肉、饲草料等十大特色产业链发展,通过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以及规模化高效生产栽培及畜牧业养殖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全省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覆盖率和机械化应用水平。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超过53%,重要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耕种机械化率达到53%。共实施“1020”工程科技项目138项,项目累计投资25.89亿元。已建立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级门户平台,并在西宁、海南、海东18个县(区)建成1100个村级科技服务站点和923个企业服务站点,信息平台主动服务已覆盖20万户农户。

 

    此外,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全省以县为单位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到20个,占县域总数的43.4%,其中互助、大通、门源、海晏4个县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乐都、德令哈、湟源、海晏、尖扎5个县(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有效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