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财经

A股已经足够便宜?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彭友 俞菁菁   时间:2016-01-24 13:04   编辑: 刘海钧   

    2015年的股市震荡犹记在心头,2016年伊始,股市再起波澜。受熔断风波、人民币贬值、股东减持禁令到期等因素的影响,新年后两周,上证指数下跌18%,创业板指数下跌22%,股市节节向下,大盘失守3000点。

    

    股灾来得猝不及防,让股民们的信心逐渐丧失,市场人气逐渐走弱。经历震荡后,A股是否调整完成,而牛市又是否会再次开启呢?

    

    多位投资界知名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虽然上证指数跌破了2850点的前期低点,但并不意味着见底,很可能要跌到2500点,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到2300点。

    

    不过,王亚伟在最近的客户路演中表示:“现在市场已经调整了20%,现在往后看没有那么悲观,下跌本身就是风险的释放,整体的估值有下跌空间,但是某些板块从中期的角度来讲已经是比较安全的区域。”

    

    估值大跌

    

    相较于2015年底的估值水平,2016年A股估值水平迎来了更进一步的下挫,所有行业均未能幸免。

    

    光大证券(18.090, 0.53, 3.02%)研究报告表明,以2008年作为区间起点进行计算,目前已有十个行业估值水平低于区间的第一四分位数水平,占比超过35%。其中,汽车、家电、食品饮料、公共事业、银行、非银的估值水平已非常逼近区间下界;而除了有色、化工两个行业估值超出区间中值,其他行业的估值水平均已回落至区间中值以下,无差别的板块下跌使得一些板块估值安全垫已隐隐浮出水面。

    

    从市盈率来看,截至1月15日收盘,按照整体法TTM计算,沪深300(3113.463, 32.12, 1.04%)市盈率已降至11.59倍。沪深300的12个月前向市盈率为10.4倍,低于10.8倍的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底部水平,但明显高于7.8倍的2013年的钱荒时期、7.6倍的14年中市场开始启动前期和去年8月末9.7倍的阶段性低点。此外,上证A股的整体估值也仅有13.6倍,创业板整体估值也已由历史高位的近150倍下降到74倍,回落超5成。

    

    市净率同样如此,目前沪深300前向市净率1.3倍,低于2005年的1.4倍和2008年的1.7倍的底部水平,但高于13-14年的底部。

    

    而相比于其他市场,我国估值仍处于中游。我国市盈率为13.5倍,高于新加坡、巴西、韩国等国家;而市净率更是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与发达国家与几个主要新兴市场相比,我国估值处于中游。

    

    并且,在整体估值下跌中,结构分化明显。分行业看,银行与TMT行业领跑估值下挫。而整体估值水平较低的非银版块下挫较少。金融、建筑、家电等行业的估值水平虽然较低,但基本处于近6年来的均值附近,计算机、轻工、餐饮旅游等行业的估值相对更高。分板块来看,创业板和中小板即使已经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估值仍然较高。

    

    尽管总体估值大幅下跌,但中金公司王汉锋认为,尽管股指有一定程度的收紧,但目前还未到底,A股市场整体估值仍算不上极端便宜。

    

    经济缓慢探底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国泰君安(19.040, 0.15, 0.79%)任泽平认为,2016年真实GDP增速5%~6%之间,经济仍是L型,有下行压力,但降幅收窄。未来3-5年经济是L型,即由快速下滑期进入缓慢探底期。需求低已经出现,但供给端还未出清。经济形势的走弱或许还将对股市继续造成冲击。

    

    当前,经济数据趋势分化,工业、消费上行趋势未改,投资仍在下滑,出口、房地产单月回升但趋势不明,从整体上看出口增速从2014年的6%下降到2015年的-2.8%,下降了接近10个百分点。对于基建,发电量、粗钢产量、铁路货运量等微观指标也明显下滑到负增长。

    

    任泽平认为,需求侧经济指标可能已经见底,房地产投资、出口增速等需求侧已经接近中期底部,但供给侧还没见底,产能出清、库存去化、杠杆去化还未大规模开展,短期经济下降压力仍大,经济将在底部进行调整。

    

    而在政策影响下,对2016年中国经济也不会过分下滑,更多的是缓慢探底。

    

    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近日表示,2016年中国经济仍然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尤其是2016年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些行业可能还会延续下行状态。但另一方面,新兴产业、新型业态、新的商业模式蓬勃发展。综合来看,2016年中国经济仍将平稳增长。

    

    寻找情绪底

    

    在机构人士看来,在现在市场震荡的情况下,情绪底显然是比估值底更具有研究意义的指标。

    

    目前,市场热情已降至冰点。从成交量情况来看,上证综指1月份的周均成交量维持在13000亿左右水平,与去年9月份水平相当。

    

    从累计换手率来看,申万宏源(8.74, 0.10, 1.16%)数据显示,2015.06.15-07.08的第一波杀跌,全部A股平均累计换手率83.59%, 创 业 板 达 104.28%;2015.07.24-08.26的第二波杀跌,全部A股132.54%,创业板169.30%。而 当 前 的 第 三 波 杀 跌(2015.12.23-2016.01.15),全部A股换手58.19%,创业板78.14%,与前两次相比尚未充分换手,市场震荡筑底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市场可能类似2015年9月。

    

    而回顾比较去年9月市场情绪恢复期,当前市场情绪恢复仍然需要一定时间。而相比前两次“股灾”,本次“情绪的溃散”变得更加明显。

    

    首先,私募基金加速崛起。这些资金基本都是以追求绝对收益为主,比如保本基金、二级债基、年金、万能险等等,但是年初以后的暴跌使得他们辛辛苦苦累积的“安全垫”被瞬间击穿,很多产品受交易规则限制,不得不清仓。

    

    其次,广发证券(15.49, 0.17, 1.11%)研究表明,很多追求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在去年底为了搏排名,都将股票仓位顶得很高。而新年之初即开始暴跌,且成交不活跃,这使得他们很难迅速减仓,相当于是被“高位闷杀”。市场如果真的开始企稳,对他们来说首先要就是把过高的仓位调整到中性水平,且在结构上也从极端偏向中小盘调整到均衡配置。与此同时,公募基金专户规模增加,仓位更趋灵活性。同时混合型股票仓位也从80%-100%变更为0-95%,区间明显扩大,对应投资手法上也更加重视趋势交易。

    

    并且,从散户的角度来看,市场信心也在不断减弱。去年的两次“股灾”之后,证券市场交易结算金余额都经历了明显的下滑,但从未跌破过2万亿元;而本次暴跌之后,证券市场交易结算金余额已迅速跌破2万亿元,这说明很多散户可能已经“心灰意冷”,将钱通过银证转账转出,转而投向其他资产。

    

    在当前的情况下,虽然股市估值下跌,但安信证券商社刘章明团队仍然认为,股民依然需要保持信心积极备战反弹。

    

    该团队以上证1991-2015年的区间数据做的统计显示,25年间,1月最大跌幅是 2008年,下跌16.74%,2016年1月已下跌17.97%,居历年之最;但同一时段,2月上涨年度有19年,上涨比率达76%,在1月跌幅创历年之最的前提下,二月反弹概率大增;同时,25年间,年度跌幅超过16年1月的年份有 1994(-22.66%)、2001(-20.76%)、2008(-65.42%)及2011年(-22.15%),除2008年金融危机外,1994、2001、2011年跌幅同16年1月跌幅相近,今年1月跌幅已大幅消化全年下跌空间。

    

    刘章明团队认为,在当前时点,跌出来的空间已经出现,L型走势也会存在结构性机会,建议积极布局优质标的,以待市场企稳反弹。

    

    兴业证券(8.390, 0.18, 2.19%)的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也持相同观点。虽然他认为,春季反弹与去年年底的反弹相比,时间和空间将更小,操作难度也将更大,但他还是觉得希望在绝望中产生,并在1月19号喊出“春季反弹时间窗口已经开启”的口号。

    

    张忆东同时建议,控制仓位仍是首要任务,大资金不适合做跌深反弹;参与反弹需要根据各自的交易能力判断,并且如果要参与反弹,应选流动性好、风险收益匹配度高的股票。

    

    而任泽平则建议可以考虑超跌成长股和优质蓝筹股。但同时他也建议手要轻,因为此次反弹力度不及去年9月。目前第二波调整基本结束,但有可能会有第三波汇率的调整,因此尚未成为大底,16年全年的主基调是休养生息。

    

    正如王亚伟所言:“我们不能仅仅靠判断牛熊市来做投资,等判断出来再做投资已经来不及。在市场的调整过程中更多地看到一些机会,市场跌了,这么多悲观和杀跌是不明智的。我觉得与其判断市场涨跌,不如把精力投入在具体的投资标的中看看业绩是否好转,估值是否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