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江源文化

河湟汉族婚礼歌中的乐子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蒲生化   时间:2014-06-27 16:03   编辑: 禾力   

    

    倾听河湟汉族婚礼歌,最让听众津津乐道的当属其中的逗乐内容,它令人兴奋昂扬,使人愉悦欢畅。这些逗乐内容不仅感染着在场者,也沸腾了整个婚礼场。从整体上看,原本的河湟汉族传统婚礼歌是缺少逗乐内容的,其主调是庄重稳静的,然而,由于听众娱乐、歌者表演和婚礼场域的迫切需要,逗乐内容不断被吸收到婚礼歌中,逗乐元素的加入,打破了河湟汉族婚礼歌原本的稳静态势。犹如一泓静水中投入了一粒粒石子,不断荡起涟漪、激起水花。当这种涟漪和水花持续、不间断地荡漾和飞溅时,静水的原有格调被改变了。的确,河湟汉族传统婚礼歌庄重稳静的主调就是在逗乐内容的陆续渗入中悄然发生着变化,加之逗乐内容在婚礼歌中由于备受歌者和听众的青睐而堆拥叠积,使其成了婚礼歌中一个难以取舍的主题。

 

    逗乐,就是一方引逗使另一方乐呵,婚礼歌中的逗乐也是如此。歌者为了吸引听众、营造欢乐氛围,动辄在歌中加入一些惹人发笑的内容来博取人们的笑声,来热闹整个婚礼场。在摄取逗乐元素进入婚礼歌的过程中,每个歌者都使出浑身解数,他们在歌声中或自我解嘲、或揶揄他人、或故意夸张、或煞有介事、或狡黠辩解、或正话反说……凡此种种,各逞其能,各显神通,其结果使听众群情昂奋,让婚礼高潮迭起。然则,逗乐内容何以融入婚礼歌之内,又缘何让歌者和听众们乐此不疲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人们娱乐的需要,二是歌者表演的需要,三是婚礼语境的需要。就是这诸多的需要,使逗乐内容大量进入婚礼歌并产生了良好的在场效果,这也是逗乐成为婚礼歌一大主题的关键因素。

 

    欢乐,高兴,是人皆所求的,这种需求往往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在充满喜庆、祥和的婚礼中,人们对欢乐气氛的追求更为热衷,人们的乐呵与高兴在婚礼场中得到最大可能的释放。这种快乐和兴奋的需求和释放,是特定婚礼语境的需要,也是歌者表演的需要。于是歌者投其所好,尽其所能创编逗乐内容,让听众获得愉悦,释放欢乐。而歌者们在歌中展示逗乐主题的方式也是花样百出,精彩不断,在河湟汉族婚礼歌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种:

 

    自我解嘲式 自我解嘲本来是自己用幽默的语言和滑稽的行动来掩饰或辩解被别人嘲笑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掩饰往往又是欲盖弥彰,而这对自我解嘲者来说正中下怀,这种似掩饰而又欲暴露的做法是当事者化解窘境的一种方式,其本身是有一定的喜剧效果,如果能恰当地将自我解嘲的方法融化于婚礼歌中,定会让所有婚礼在场者忍俊不禁。这种逗乐方式,在婚礼歌中都有巧妙的运用,如讨酒令歌中歌者以发令的方式宣布席规,又以轻松调侃的口吻来自我解嘲:

 

    入席犯规者罚热酒三碗,冷酒三碗;罚热酒三碗者,荣华富贵;罚冷酒三碗者,金玉满堂;我小东若犯了酒规,罚热茶三碗,冷茶三碗,罚热茶三碗者,消消乏气;罚冷茶三碗者,解解酒气;再罚排骨一盘,我保证全部吃完。

 

    歌中对入席犯规者以罚酒的方式加以惩戒,而对“我小东”犯酒规时则采用罚茶、罚排骨的方式,名义上是罚,实则是不罚反赏。同样的犯规,不同的罚则,一定会获取听众的会心一笑。对人严之,对己宽之,有失公允的处罚,定会引来别人的嘲讽。而歌者却巧妙地用“荣华富贵”、“金玉满堂”等祝福语来化解对犯规客人的“罚”;用解酒消乏、“保证吃完”等搪塞语、保证语来掩饰对犯了规的“我小东”的“罚”。这种不失幽默的语言和自我解嘲的方式,必然会引逗得每个在场者欢声不断。

 

    揶揄他人式 揶揄具有耍笑、嘲弄、戏弄等义项。揶揄他人就是对别人的一种奚落和开涮。适宜的揶揄,不仅使受嘲弄者欣然接受,对听众也会带来欢乐和愉悦。如:你岳父给你袍三褂四,鞋五帽六,从头换到脚上,头上脚上都是新式样。你雨天甭穿,晴天穿,平日哈甭穿走亲戚穿。

 

    这是冠戴歌中对新郎的取笑,将本来女方家送给新郎的一套冠戴衣帽,硬是说成“袍三褂四,鞋五帽六”,言过其实的说法,一则是赞扬女方家的大方和慷慨,一则却带有开涮新郎的意味。如果在此处那种戏弄新郎之意还较为晦涩的话,那么“你雨天甭穿,晴天穿,平日哈甭穿走亲戚穿”一语将揶揄新郎之意明朗化了。貌似善意的叮嘱,实则将新郎看作是一个不谙世事的乳臭小儿。揶揄之意,呼之欲出。

 

    河湟汉族婚礼歌中对他人的揶揄绝不等同于对他人的侮辱,这种揶揄是有尺度的,它既让被揶揄者欣然接受,又使旁观者轰然大乐。

 

    故意夸张式 夸张是一种表现手法,是为了强调和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故意地“言过其实”和“夸大其词”。故意地进行夸大描述,不只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它还会唤起人们的乐趣。婚礼歌中有不少故意夸张的内容,它在烘托气氛和增强感染力的同时,也在拨动着人们的欢快情愫。如:大红箱子四四方,黄金锁子挂中央。打开箱子闪金光,高档衣裳摆桌上。金银首饰金光光,一对耳坠有四两。雪白枕巾摆两旁,左边绣的是鸳鸯,右边绣的是孔雀,中间的牡丹放彩祥。大红被儿耀眼睛,孔雀开屏芳四方,二龙戏珠是吉祥。

 

    歌中几乎句句在夸张,黄金的锁子、闪着金光的首饰、四两重的耳坠、大放异彩的刺绣、眩人眼目的红被……歌者在极力的故意夸张中,渲染了女方家陪嫁的丰厚和贵重,夸出了气势;而听众在歌者滔滔不绝的夸张中,找到了乐趣。想必观众在听到四两一对的耳坠、能芬芳四方的开屏孔雀时,要么窃窃偷乐,要么朗朗大笑。

 

    煞有介事式 煞有介事是将无关紧要、无关痛痒的事故意用像一回事儿一样来对待。这种装模作样,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态度和行为,本身就包含了许多笑素和趣味。当然,对于极尽逗乐为能事的歌者们来说,绝不会轻易放弃这种逗笑的便捷方式,于是,婚礼歌中煞有介事式的逗乐形式屡有出现。如:歪戴帽儿不坐席,交加腿儿不坐席,老汉不必摸胡子,年轻人不必擦鼻子,喝酒喝干,盅把儿朝天。

 

    如果说“歪戴帽儿”、“交加腿儿”作为席间有伤大雅的行为而被禁止的话,人们都可以理解。而老汉摸胡子、年轻人擦鼻子一类的事儿完全没有必要一本正经地加以限制,在常人看来完全是多此一举,但歌中还是装模作样、风趣俏皮地将之当做了“一回事”。就连“喝酒喝干”这等细琐的事儿,不仅被正式提出,而且还以“盅把儿朝天”作为喝干的标准。这种诙谐风趣的煞有介事,无疑给所有婚礼在场者提供了不少笑料,这些逗乐的伶言妙语,足以让人心悦神怡。

 

    狡黠辩解式 在河湟汉族婚礼歌中有一种逗笑形式格外引人关注,这主要出现在对媒人、娘母、厨师、贵人等的答谢歌中。歌者通常在“理应当”、“本应该”的前提下向答谢对象们许诺诸多酬物,而后又想方设法,在滑稽而狡黠的辩解中让大家知道前面的许诺是难以实现的。这种用不是理由的理由使自己的许诺显得周全而没有破绽的逗乐方式,我们姑且名之为狡黠辩解式。采用自食其言,又竭力辩解和周全的逗乐形式在答谢歌中俯拾即是。如:理应给岳父送上高头大马一匹,给岳母送上犏母牛一头,怎奈大马撒在荒草坡,黄土遮住路不见,犏母牛还在山后边,路途远者实难赶。 向岳父送马,给岳母送牛,本是歌者为逗乐观众的信口之言,这些空头许诺在现实中是难以实现的。于是,歌者又赶紧用一些“荒谬“的理由加以搪塞和辩解。高头大马送不成,是因为马在遥远的黄草坡,又被黄土蔽路看不见;犏母牛也送不上,是因为牛在山后边,路途遥远无法赶。调侃的语言,狡黠的理由,勉强的自圆其说,不但将许下的重酬轻轻收回囊中,而且也让观众们结结实实饱笑一回。

 

    还有类似的异文如:“给岳父茯茶一包,坐马一匹,给岳母绵毡一条,奶牛一头。毡匠忙的毡没擀,坐马还在山后旋,奶牛撒到荒草滩,黄土遮住着路不见。” 在声声许诺中才吊起受谢者和观众的“胃口”,又在狡黠辩解中还之以“真相”。逗乐的结果是受谢者讪讪而笑,听客们哈哈大笑。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