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江源文化

视觉形而上

——《果洛:生灵天堂》代后记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程强   时间:2014-07-21 10:50   编辑: 禾力   

    

    笔者曾在果洛工作过一年。也许因为这个原因,果洛本土摄影家肖巴前辈嘱我为《果洛:生灵天堂》画册作后记。笔者对果洛的生物多样性有所耳闻,在果洛玛多——格萨尔赛马称王之地见过稀少不成群落的黄羊,在涛声澎湃的扎陵湖畔目睹一匹狼在吃一头倒毙的牦牛。一般说来狼是斗不过牦牛的,除非那头牛因病弱被袭身亡或者根本是一头孤独离群的放生牛老死荒原。

 

    《果洛:生灵天堂》2011年由果洛州摄影家协会牵头策划、组织,是果洛三百多名摄影家在三年时间完成拍摄的果洛动物部分的编印成果,辑录了近400幅果洛动物摄影作品,在果洛建政六十周年前夕出版,旨在选择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定格聚焦果洛的生灵现状,唤醒作为生物族群及其相互依赖的山脉水系甚至是人的行为的环境“因果”考量,体现了基于“地方性知识”的果洛本土人对于环境保护的大思考。

 

    对动物关注的例子,果洛已有中国动物学会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办的《动物学杂志》封面人物扎西桑俄,他因为信仰的投影而观察、研究鸟类著称。像这样果洛本土人士付诸行动的背后是对环境问题的严峻思考。笔者有幸在这册集子出版前看到结集当中的作品:一幅幅图画景深中前置的动物,它们是来自阿尼玛卿或年保玉则神界的子民。在摄影家的视野中,拍摄行为就不单单是旅行审美那样轻松和惬意了,而是意味深长的关注与阐述;社会的人与自然界的动物瞬间成为生命意义的载体而不是经验科学中的试管和切片;知识形态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于对文化他者的认识反过来观照自己的文化和社会,来纠正一般社会学说的“傲慢与偏见”。比如青藏高原常见的鼠兔按科学分类有十几种,是三江源所有食肉兽类和鸟类动物的食物链中的一环,它又为多种鸟类和昆虫提供居所,其洞穴周边的植物呈多样性。最新的研究成果(反复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显示,鼠兔是草地退化的产物而非原因,因此毒杀鼠兔可能带来连锁的负面影响。像这样的例子是对所谓普遍的、演绎的“知识”形态包括立场、方法的警觉、防范与匡正。这也是动植物摄影行为背后关于“文化”的阐释,是观察与思考的张力。

 

    笔者接触到的像扎西桑俄一样情怀的果洛本土人还很多,这种胸怀和眼光是“大美青海”的内涵,是果洛的内涵,也是果洛发展的社会资源,是形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心怀理想、大爱,体会感动,还是追求中国梦均与生灵境界的安乐详和息息相关,我们需要在大地之上建筑生灵天堂。当下,我们需要这样理想付诸行动的、大写的环保意识与实践,需要很多像果洛摄影艺术家一样行走田野,以如此“形而上”眼光打量自然风情,与社会共享思想成果的光影欣赏者!

 

    《果洛:生灵天堂》虽然是果洛本土人眼中的观察视角,但从一定意义说完全是果洛艺术家参与对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的一次自觉行动,它具有多维的(高度、广度)全球视野。行动背后的心理预期不用说就是呼唤对果洛生物保护实施更具针对性的、全面的、系统的、严格的保护计划!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