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江源文化

好文章是穿越时空的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王贵如   时间:2015-05-05 09:50   编辑: 禾力   

    

    

    何正璜先生是一位有着深厚家学渊源和传奇经历的大家闺秀,也是一位饱读诗书学贯中西的才女、学者。她早年负笈就读于日本,抗战爆发后出于强烈的民族义愤和爱国热忱,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上世纪40年代,她作为考察团10位成员中唯一的女性,参加了著名美术家、美术史学家、雕塑家王子云先生(以后与何正璜结为夫妻)任团长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的考察工作,其中也包括对青海佛教寺院的考察。从1940年12月至1945年年初,何正璜随考察团冒着日寇飞机频繁的轰炸袭扰,辗转奔波于川、陕、豫、甘、青五省的大部分地区,历时五年,行程十万里,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一系列考察研究任务,并对艺术文物实施了力所能及的保护措施。在敦煌实地考察之后,何正璜先生撰写了《敦煌莫高窟现存佛洞概况之调查》。此文被誉为我国“第一份莫高窟内容总录”,“是为敦煌艺术研究做出的开创性贡献”。作为新中国文博事业的拓荒者之一,何先生不仅从无到有地完成了西安碑林和石刻馆的陈列,而且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充沛的才情,写成了一篇篇情理兼容、文采斐然的文章。这些文章,连同她从事了大半辈子的博物馆工作实践,凝成了一支照耀观众和读者心灵的熠熠烛光。在何先生辞世之后的2006年,她写的文章由陕西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书名为《何正璜文集》。

 

    我很喜欢这本书,尤其喜欢书中的第一编“考古散文”。我觉得,这些作品比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行一时的大文化散文,其文化品位一点也不逊色,写作时间却比大文化散文早了四十来年。喜欢何正璜的考古散文,一是因为这些作品,大多写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风景、名胜和古迹,如陕北的黄帝陵、天水的麦积山佛窟、青海的塔尔寺和青海湖等等,读来倍感亲切,让人在抚今之余,油然而生追昔之慨;二是因为这些散文写得自然流畅、清丽优美,看似漫不经心,娓娓道来,实则内涵丰富,深刻透彻,从中体现出的,不仅是学者的丰盈,仁者的关爱,智者的聪慧,诗人的感兴,更有一种从容典雅的大家风范,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和气度。三是因为这些散文,于其字里行间处处闪耀着一种不同凡响的过人见识。1943年在考察临潼时,面对巍然耸立的秦始皇陵墓,何正璜先生这样写道:功与过若分析清楚,“始皇实为一大功臣”,“是值得在中国历史上以金字写名字的一个人。”

 

    就在同一篇文章中,她对失败的英雄项羽深表同情,赞颂有加。她认为项羽在兵败垓下、四面楚歌的境况下,因“羞见江东父老”而拒绝渡江,是一种“知耻”心理的表现,这种知耻心理使她“深深感动、钦佩”,“纵然他是失败了,而他的人格实远在成功的高祖以上。从来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实在这个寇比那个王还要王道得多。”何正璜写于抗战年月的这一番话,不禁让人想起了“靖康之变”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诗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其思想倾向而言,是多么相像啊!

 

    对于武则天,何正璜先生说她从小及长,听到过人们对她的种种酷毒的批评乃至轻蔑的谩骂,及至自己读了历史,“才恍然于人言之失当”,“她唯一的罪过乃是她不该是一个女人,在男子中心的社会中,懦弱的妇女是被定下了成文不成文的律条,稍越即是罪犯,何况对于这样一个稀世的俊才、一代的怪杰,有什么理由不加她以最坏的恶评呢?倘若她不是女人,则不仅仅罪名不成立,或还要被恭维是英主了。”

 

    仅凭以上几段文字,我们已不难看出,何正璜的文化散文,多么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见地!这些话,如果写在现在,也许不足为奇,可它们都是写在六十多年以前的的民国时期啊!那个时候,何正璜先生已经有如此明确、如此清醒的识见,不能不让人佩服!

 

    何正璜先生的文章,以前读者和专家都同声赞扬。据媒体透露,在《何正璜文集》出版之前,一些热心的读者不但千方百计搜集她以往散见于报刊的文章,甚至不惜工笔正楷地抄录她的文章。《何正璜文集》出版后,很快销售一空。现在网上能够买到的,只是复印本。由此可见,。像何正璜先生那样的文章,什么时候去读,都不失为一种享受。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