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江源文化

涉笔成趣 漫自成理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詹绍姬   时间:2015-05-11 10:41   编辑: 禾力   

    

    商震先生在书房里挂了块匾:“三余堂”。何谓“三余”?这典故出自 “汉人董遇是个好学之辈,又勤于劳作,便把读书习文的事儿放在三个时间段,即:“夜为昼余,雨为晴余,冬为岁余”。这个“余”是日常生活的缝隙,是偷来的“浮生半日闲”,是摆脱庸碌功利的自由,有了“余”才有智性的思考,有思考才有文化。

 

    商震先生集“余”成裘,新作《三余堂散记:一个诗人的随笔集》2015年3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以笔记的方式写随笔,一则一则地记录,出没于中国典籍与当下生活现场,至情至性,妙趣横生,散金碎玉俯拾皆是;讲古论今,谈诗论文,见微知著大快人心。

 

    商震是个诗人,诗人的性情、才气、胆识,诗人的思绪绵延、情思丰沛,甚至诗人的醉意、童心与悲伤,都可在《三余堂散记》读到。商震坦陈“诗人一定要天真。天真不是幼稚,不是简单,是有天地之真气,天地之真心”。因为赤诚,所以稚拙可爱,读《三余堂散记》会被商震的真诚打动,他可以坦然承认对仓央嘉措的情诗“有眼不识泰山”,他坦陈在人际斗争中心生的恶念和戾气,甚至把曾经写过的充满杀伐之气的诗歌白纸黑字地向读者交代,把解剖刀伸向内心的阴暗。而只有看到阴影的人才拥有阳光。诗人有赤子童心,所以绝假纯真,所以不惺惺作态,敢讲真话,且妙语连珠:“名嘴,重要的是要管住嘴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发出叫声的鸟,肯定不是好鸟”,读到这样有胆有识的真话,感觉就两个字“爽快”。

 

    商震是个读书人。读书有三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三余堂散记》上起《诗经》《离骚》《论语》《左传》《史记》《三国》《水浒》,下抵诗酒酬唱,日常琐事,读书与生活自由切换,无缝对接,这种读书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生活与读书互为养料,融会贯通,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烛见洞明。读《三余堂散记》读者需脑洞大开,才能hold 住商震的颠覆性,在这里他会告诉你:苏轼傻乎乎地改了当朝权贵王安石的诗因此被流放,王安石有不容身边诗人墨客之嫌;白居易妒忌别人有个貌美的妾,于是借诗杀之,白居易是杀人犯;左思让“洛阳纸贵”要感谢潘安美貌的刺激;孔子是一个严防学生早恋的老学究;马谡是应试教育的优等生,可以夸夸其谈,办起事情来就水裆尿裤;张岱是个不折不扣的浪荡子广大妇女哪能托付终身!涉笔成趣,漫自成理,读者可随时随处随意翻阅,偶得一二,乐不可支。

 

    商震是个诗歌编辑,作为职业编辑,商震供职文学杂志社,浸淫于诗,以诗为业,以诗立世,对诗的鉴赏、感悟、评点自是入骨入髓。《三余堂散记》谈诗歌的社会功能,诗人修养,写诗秘诀,诗歌语言、诗歌形象,诸种见解独到,作为一个诗人和诗歌编辑的双重身份,商震似乎天然地更靠近诗歌这门手艺的秘密。诗歌不仅仅是纸上分行书写的字,它还是一种生活形态,读《三余堂散记》诗意无处不在:喝酒、抽烟、品茶、书法,打太极甚至谈起雾霾也与诗相关。商震的职业身份让他始终活跃在当代诗歌现场,书中描述了众多当代诗人的掌故轶事,可作为史料素材,可作为速记素描,也可作为谈资八卦,遇丑则揭丑露恶毫不留情,碰上美则赞美表扬不遗余力,至情至性,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

 

    《三余堂散记》有趣、有料。合而观之,则是以性情胜。有性情则有活色,有活色必能生香;活色生香,然后可读。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