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江源文化

呼唤“工匠精神”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游宇明   时间:2015-07-10 08:42   编辑: 张宏   

    早在几年前,家里拆了一栋祖宅。房子是祖父的祖父建的,迄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然而,说也怪,房子如此老旧,却并不破烂。土砖墙面依然坚固,檩条椽子没有一根坏掉,木结构之间用粗大的竹签相连,这些竹签依然坚硬如铁。我甚至觉得,假如不是家里建新房急着用木材,将老房子拆掉,再过五十年,老屋仍然可以住人。

 

    这栋房子使我想起一个概念:工匠精神。古人未必提“工匠精神”,他们将最早传下这门技艺的人称为祖师爷,然后,世代以祖师爷为师,对某门手艺精益求精。比如烧砖瓦的以奉文伯为祖师爷,酿酒的以杜康为祖师爷,建房子的以鲁班为祖师爷;造纸的、理发的分别以蔡伦、罗真人为祖师爷。正是这种对能工巧匠的崇尚,使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无须讳言,工匠精神在今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落。房子还未交付业主就已出现裂缝,大桥还在建设时突然啪的一声垮了,汽车遇了紧急情况,急刹车却使不上劲……上述种种怪现象之所以出现,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点无可否认:建筑这些工程、制造这些东西的人最关键的一个部位——心眼儿坏了。因为心眼儿坏了,他们会干出偷工减料、劳民伤财的缺德事;因为心眼儿坏了,他们不再拥有祖先传承下来的优秀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失落,与整个社会的趋利倾向有关。现在有一种人,他们活在世上的目的就是为了追随财富,有了财富,他们吸毒、包小三、赌博、欺行霸市无所不为;没有财富,他们掺杂使假、偷工减料,希望以“取巧”的方式获得财富。有了盲目追随财富之心,建筑工程层层转包,转包到连成本都不够了,最后才开始敷衍施工;产品能用便宜的零件,决不用贵的,宁可出质量安全事故,也不愿防患于未然。世风如此浮躁,谁还会想到要认认真真去做出好的东西出来呢?

 

    工匠在中国历史上曾有着很高的地位。《增广贤文》言:“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在古人眼里,再多的财富也有失去的时候,惟有一门手艺是可以保证自己衣食无忧、代代相传的。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的认识,民众愿意学手艺,为了饭碗的坚固,还愿意将手艺锻造得越来越好,无形中,工匠精神就出来了。而现在,人们趋之若鹜的是当官、做老板、成为大明星,因为这些人或者有钱,或者有办法捞钱。而对以技术工人、农村手艺人为代表的工匠一族则不屑一顾,觉得那是没有出息的人才去干的事情,不情愿让自己的孩子选择这样的工作。工匠们在社会上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们对工艺的要求自然也会降低,手下出现各种劣质产品也就顺理成章了。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并不是制造业强国,而中国的发展却必须要经历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在这样的时代,优秀的工匠跟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一样,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尊重每一个工匠,以良好的环境催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中国的制造业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