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江源文化

也说“花儿与少年”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滕晓天   时间:2015-08-07 09:02   编辑: 闻皓   

    近些年,随着青海打造“花儿”品牌的深入,“花儿与少年”名称之说竟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这一富有诗意的“原创者”到底是谁?“原创”于何年何时?笔者无意进行无谓纠缠,只想就某些关键性问题重复一下客观情况,以正视听。

 

    关于一些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说法,现今87岁高龄的著名花儿研究学者罗耀南先生,早在2009年就撰文《莫把“花儿与少年”歌舞剧当做青海民歌集》,专门进行过纠正(《青海花儿论集》),并得到长期在省文联工作,曾经和诗人王昌耀共过事,现已90岁高龄的著名花儿研究学者董绍宣先生的确认和证实。目前,两位老人仍然健在。

 

    笔者只是在前辈文章的基础上再作点补充说明。

 

    1956年年冬,花儿抒情歌舞《花儿与少年》是西安人民歌舞剧团,为参加全国专业舞蹈汇演,组织职工朱仲禄及作曲家吕冰、编舞家章民新,以青海民间小调和花儿旋律为素材,共同创作的。其间,由朱仲禄提供了青海民间小调《蓝玉莲》、《四季歌》、《五更鼓》等素材,并根据需要,对歌词作了部分改动。定稿时,由朱仲禄建议而起名的,并且在陕西及全国专业团体音乐舞蹈汇演中获得成功。1957年首次在西宁演出,轰动一时。之后被选为参加莫斯科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展览节目,“花儿”从此进入世界文化之林。此后,包括《花儿与少年》在内的整台节目又赴朝鲜以及新疆、北京、天津、保定、郑州等地演出,在陕西省会演中获演出、表演、编导、演奏等7个集体奖,5项个人奖;在同年全国专业团体音乐舞蹈会演中受到一致好评,遂成为我国抒情歌舞经典剧目之一。这些史实已经多位当事人及多次的证实,得到社会的公认。

 

    《花儿和少年》是1957年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花儿歌词集,由著名诗人王歌行、著名皮影戏演唱家刘文泰署名。该书不是1958年出版的,它选入青海花儿歌词500多首,是纯粹的“花儿”歌词集,并非像有些人所说“还选入了其它民歌”。据本书后记和有关当事人回忆,当时参与本书搜集的人有王歌行、刘文泰、王昌耀、韩昌林、郭永玺等,他们从搜集中汲取了“花儿”的艺术营养。诗人王歌行出版了“花儿”风格的散文集《土族风情画》,享誉文坛;刘文泰、韩昌林、郭永玺等人,发表过为数不少的新编“花儿”或研究文章,成为民间文学领域的佼佼者。王昌耀当时积极参与了收集,是其中几位收集人之一,为“花儿”传承做了贡献,但并非是惟一的,更不是牵头者,此后也少有与“花儿”有关的文章。老文联的人们都记得,当时王昌耀没有署名,这是政治的原因,是历史留下的遗憾。今天,我们怀念王昌耀,缅怀他的诗歌成就,是应该的,但不能超越历史和史实,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显然,《花儿与少年》和《花儿和少年》不是一回事,明显的是其中间的连词不同。前者是花儿歌舞,创编于1956年;后者是花儿歌词集,出版于1957年。前者是歌舞名称,后者是歌词集名称,不能混为一谈。再说,随着时代的变化,青海花儿同样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它作为一种极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多元文化,其内涵和外延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早已超越了过去一些辞书并不全面的解释。我们研究历史,研究文学,应该遵循的准则就是尊重历史,尊重客观事实。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