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江源文化

自然立法,颠覆自我

来源:   作者:周瑟瑟   时间:2015-09-30 10:34   编辑: 禾力   

    周瑟瑟的诗歌和诗评,已成为当代中国诗界的一道风景。本期起,周瑟瑟为诗爱者点评中国优秀诗人的新作,请读者诸君一听新音。

 

    ——编者

 

    周瑟瑟:1968年生,当代诗人,小说家,批评家,书画家,导演。现居北京。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组长。曾获2009年度中国最有影响力十大诗人、2014年度国际最佳诗人等。

 

    诗人是自然的立法者。雪莱说:“诗人是世上未经公认的立法者。”而孔子被美国人视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立法者,近代的美国总统几乎每一任都会受到以孔子为标准的批评,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

 

    《立夏书》企图建立“自然立法者”的态度,虽然当代诗人难以像孔子一样看透山水的本质,《论语》雍也篇中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诗人吴少东安徽人氏,对山水自然有着特别的感悟,这首《立夏书》我在多处见到,写立夏的诗也读过,古今均有杰作。他这首写出了一个皖人对自然的态度,我欣赏他的诗既有深厚的古意又注重现代人的轻盈。

 

    “我必须说清楚”起句诱人深入,带入了鲜明的态度,“今夏最美的一刻/是它犹豫的瞬间”,轻盈地说出,而不凶狠,这符合山水温润的性情,也是仁者与智者的性情。吴少东不急不躁,他给出了一条诗性之道:“这一天,/我们宜食蔬果和粗粮/调养渐长的阳气。/这一天的清晨,风穿过青石/心中的惊雷没有响起。/这一天的午后/小麦扬花灌浆,油菜从青变黄”。如此,诗渐渐饱满,诗如自然山水,诗歌人文的生成有了明确的指向。传统的美学,甚至包括中国人的养生哲学,都以诗的方式集中在这一天。少东以自然之声讲述传统的诗学,以中国人的性情过诗意的生活。

 

    少东以《立夏书》之名出版过一本诗集,素白的封面,所收作品不多,简单的包装可见他的环保,去掉了现代人繁复的东西,只留下本质的文字,足够了。但内在的硬度还是要的,我读到他这样写立夏的感受,这已经是一种文化的态度了:“我们喝下第一口消暑之水/薅除满月草,打开经年的藏冰/坚硬而凛冽。南风鼓噪/坂坡渐去,你无需命名/这一白亮的现象。就像一条直线/就像平躺的春光,你无法测度它/从左到右的深度。你无需测度”。

 

    流畅的诗句,渐进的挖掘,这首诗写出了他对生活的审美与对人文的建构,并不轻逸,反而从古意中读出了神秘之思,关于立夏的“无法测度”的诗意。好的诗人知道诗意的无穷,并且写出这种无穷,“无需命名”,但已经构成自然的立法。

 

    最后一段,少东给出如此“看法”:“这一天的夜晚充满/多重的隐喻/从欲望到担当,从水草缠绕的湖底/到裂石而生的桦树。这一日的前行/几乎颠覆我/对农历的看法”。他的诗完整,从“我必须说清楚”到“宜食蔬果和粗粮/调养渐长的阳气”到“喝下第一口消暑之水”到“对农历的看法”,少东层层递进,如水墨山水,精气充沛,雨水蓬勃,确如他对立夏这一天的描述:“充满多重隐喻,从欲望到担当”,都是少东的诗意精气胀破的冲动,但并没有破坏他建造的诗歌水墨图式,他视己为自然之子,在“前行”中“颠覆”了自我。

 

    他“对农历的看法”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不得而知,隐秘的知识,暧昧的感受,隐喻重重,欲望潜伏,“担当”新的时日“颠覆”了旧我。

    

    《立夏书》

    

    吴少东

    

    我必须说清楚

    今夏最美的一刻

    是它犹豫的瞬间

    

    这一天,

    我们宜食蔬果和粗粮

    调养渐长的阳气。

    这一天的清晨,风穿过青石

    心中的惊雷没有响起。

    这一天的午后

    小麦扬花灌浆,油菜从青变黄

    

    我们喝下第一口消暑之水

    薅除满月草,打开经年的藏冰

    坚硬而凛冽。南风鼓噪

    坂坡渐去,你无需命名

    这一白亮的现象。就像一条直线

    就像平躺的春光,你无法测度它

    从左到右的深度。你无需测度

    

    这一天的夜晚充满

    多重的隐喻

    从欲望到担当,从水草缠绕的湖底

    到裂石而生的桦树。这一日的前行

    几乎颠覆我

    对农历的看法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