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江源文化

面向星空的独语——周存云作品读后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刘晓林   时间:2015-11-27 09:15   编辑: 张宏   

    乡土经验毫无疑问是周存云诗情最重要的触媒。作为农家子弟,他感念着土地的养育之恩,关注着乡土的过去与现实的命运。他的胞衣之所青海东部农业区的河湟谷地,从古至今形成了本土重要的描绘家乡的田园村落、山川形胜、风土人情,体现出浓烈的家园情怀的“河湟诗”传统,他的诗歌也可以归入这一写作流脉,但他的写作在其中多少显得有些异样,他绝少如其他河湟诗人那样用直观展示乡土农事生产、日常生活的场景,也绝少用细节去表现地域特征,而是将观照的对象转换为一种抽象的意念或氛围,继而将自己细腻的情志与此融合,直接切入歌咏对象的精神肌理,以主观抒情的方式倾诉对于土地、河流、乡人的感怀与认知。比如《湟水》一诗,虽然具名指称,甚至精确标识了湟水370多公里的长度,但依然是在广义上歌颂河流的母性品质,传达自己的感激和乡愁。再比如《村庄》《梦中的村庄》等诗作,“村庄”已成为灵魂的栖息之所的代名词或精神家园的符号,是大地的花朵,只有“村庄”才照亮了自己的内心,表达着游子寻找回家的路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返乡,其中的艰难和困惑暗含着现代人精神游离失所、无枝可依的忧伤。正是对乡土和个体生命关系的深度思索,才使得他摆脱了照相式的浅表层次的呈现,使得面向乡土的独白具有了哲理的意味。

 

    周存云的“独语”还来自日常琐屑生活中的种种感触,造物主给予自己生命,也就给予了自己品尝生活酸甜苦辣各种滋味的机缘,他把现实历程中感受到的幸福、愉悦抑或是伤感创痛都视作是生命的慷慨馈赠,看做是命定的机缘,所以他愿意把这些林林总总的感怀体悟化作一首首心曲,独自弹奏,直抵内心最隐秘的地方。因为无愧衾影,故显露出一种率真、诚挚的品质。《像一只归鸟穿越时间的天空》是关于人到中年的心理体验的书写,关乎在无始无终的时间的流动中如何把握短促的个体生命的认识。人到中年,感觉到了日渐沉重的来自职业、家庭的负荷,不得不接受亲朋离世的伤痛,但同时也增加了一份深沉和成熟,在作者的自我倾诉中,能领略到一种富有责任感的中年人的豁达与宽容。人到中年最大的收获,是他发现人生最重要的意义是获得快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时刻倾听内心的真实,快乐地面对一切”,这种感悟虽说不上独到,但带着诗人自己的体温,是自己生命体验的结晶。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