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江源文化

江南民歌与西北花儿“隔”类起兴程式比较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时间:2015-12-25 10:00   编辑: 张宏   

    “隔河看见子一团花,走到门前满面麻,……”(《山歌》)这是一首明代江南的民歌,冯梦龙用原汁原味的吴语方言,将这首作品做了完整的记录。这首明代江南民歌,具有五个特征,一是四句头山歌;二是一、二、三句押韵;三是艳歌;四是用“隔××××××”起兴。这种起兴在现在的江南民歌中依然丰富。如苏州民歌“隔河看见美娇娘,头浪青丝亮澄澄,面熟陌生口难开,唱支山歌姐思量”,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县民歌“隔河看见白牡丹,我远详要倷几乎难;我荷叶盘打水滴溜溜心里转,雨笃知了口难开”、上海市崇明县民歌“隔河看见姐情深,唱之山歌姐听听;半真半假思量你,落雨芝麻口难开”,南京江浦县民歌“隔河看见牡丹开,牡丹开花红艾艾,左手摘个头上戴,右手摘个怀里端。红娘子,我的乖,恨不得连根挖来栽”和金山县民歌“隔河看见满树红,要想采花路不通,等到路通花要谢,白费心思一场空”都以“隔河看见”起兴,由此可见,明代江南民歌虽历经数百年,但还在延续着固有的起兴程式。

    

    另外,现存的江南民歌中,还有一些与此稍有不同的起兴方式,如宝山民歌“隔河遥望野花红,想要攀花路不通,等到路通花已谢,路通花谢一场空”和松江县民歌“隔河牡丹花难寻,心想采花水太深;丢块砖头探深浅,唱只山歌试妹心”。虽然都采用“隔河”程式,但前一首作品后面是“遥望”,后一首作品后面则采用了倒装结构。此外,江苏海门民歌“隔墙望得姐晒衣,‘我的哥:庙里猪头各有主,篾穿豆腐手难提:一人难做二人妻’”和上海市奉贤县民歌“隔滨看见大阿姐,眉毛弯弯像条线,今年吃仔娘家饭,来年给我望屋里”则是用“隔滨”起兴的。说明此类江南民歌的起兴程式,具有稳定性和丰富性特征。

    

    然而,这种程式在西北花儿中也屡见不鲜,如青海花儿:“隔河看见姐穿蓝,好像下水一只船,眼看眼看船要走,叫声小哥快上船。”(《传统<花儿>专辑》)在洮岷花儿中,亦不乏此类作品,如“隔河看见姐穿青,心想过河水又深;撩个石头探深浅,唱个山歌试妹心”;“隔河瞭着姐出来,不大不小好人才;大红衣裳葱绿鞋,赛过当年祝英台”;“隔河望着姐穿蓝,给哥招手把头点;把哥变成小黄鳝,游过大河把姐缠”;“隔河瞭见一朵花,想得头昏眼又麻,想得肠子拧绳哩,想得肝花淌脓哩!”在西北花儿中,与江南山歌起兴相仿,也不完全用“隔河”起兴,有时又用“隔山”起兴,如洮岷花儿“隔山看见姐穿蓝,怀抱琵琶闹三弦;好姐不要郎开口,哥抱琵琶姐来弹”;有时用“隔窗”起兴,如青海花儿“隔窗看见桂花林,桂花开得水盈盈,心想桂花跟前坐,没有穿针引线人。”需要强调的是,不论青海河湟地区、还是甘肃洮岷地区都没有桂花,何来桂花林?而“桂花开得水盈盈”却何其形象,何其生动,这些作品显然是先民们从江南带过来的,只是在民间的口传心授中保留了下来。

    

    在明代的江南山歌中,有另外一种以“隔”起兴的作品,如“结识私情隔条浜,湾湾走转两三更,小阿奴奴要拔只金钗银钗造条私情路,咦怕私情弗久长。”“结识私情隔条街,常堂堂伸手摸奶奶,路上行人弗好看,索性搬来合子家。”“结识私情隔条街。抢米了又担柴。朝担暮担担弗了。一性搬来合子家。”此类民歌也在后世的江南民歌中得到了传承。譬如,浙江省海宁县民歌“结识私情隔爿桥,桥南桥北望得到,走到桥上心要跳,到倷场上头难昂”、上海市崇明县民歌“结识私情隔块田,去年相思到今年,六月里浓霜难得见,黄昏星难到月身边”,溧水县民歌“郎与姐儿隔条河,郎放鸭子姐放鹅,郎放鸭子呱呱叫,姐放鹅儿叫情歌”等,都属于“××××隔××”程式起兴的民歌。然而,无独有偶,此类程式也同样出现在西北花儿中,如青海花儿“我连小哥隔道山,好像黄桶散了圈,全盼桶板遇上圈,黄桶匝圈可团圆”、“我连小妹隔道河,树叶遮住看不着,十冬腊月树叶落,看他看着看不着。”洮岷花儿“我连小妹隔道河,树叶遮住看不着;十冬腊月树叶落,管他看着看不着”、“妹连阿哥隔道门,一搭玩耍长成人;三年没见哥的面,把哥长成冲天杆”,都是这样的一些作品。

    

    在江南民歌中,有时“隔”出现在第二句中,如浙江省兰溪市民歌:“郎有真心妹有情,隔河种竹连成林;河水相隔两边分,竹根相连一条心。”洮岷花儿中不仅有这样的作品,而且有男女对唱的,男唱道:“哥有意,妹有心,哪怕山高水又深;山高也有人行走,水深也有乘船人。”女唱道:“三月杨柳顺河青,隔了河道没隔心;只要哥心有妹意,刀山火海也敢冲。”在封建社会,婚姻和爱情是不自由的,是“花儿”这个“媒人”,打破了陌生男女之间的“隔阂”,获得了短暂之幸福和情感之甜蜜。

    

    需要补充的是,江南民歌的隔类起兴程式,不仅在西北花儿中存在,而且还保留在青海民间戏曲中,如越弦《李彦贵卖水》中的【采花】便是其中一例。“这山观见那山高,那山上有一颗好樱桃,樱桃好吃树难栽,恨不得连根移过来。隔河瞧见牡丹花开,恨不得连根移过来。从那间来了个花大姐,听我把花名表上来。”紧随其后是“花名”,“正月里采花无花采,二月里采花花未开,三月里桃花红似火,要采个刺梅四月里开。五月里石榴花赛玛瑙,六月里荷花飘莲池,七月里秋风吹丹桂,要采个桂花八月里开。九月里黄菊花人人爱,十月里松柏冬夏青,十一腊月无花采,雪窝里采出腊梅花来。”之后是“墙里栽花墙外开,胆大蜜蜂采花来,蜜蜂见花单展翅,花见蜜蜂搂抱怀……”这段【采花】,显然是南方民歌文本,其中的十一个月“花名”是典型的江南文化,而“这山观见那山高”、“隔河瞧见牡丹花开”和“墙里栽花墙外开”等起兴程式,在江南民歌中都很普遍。尤其是“隔河瞧见牡丹花开”,与前面南京江浦县山歌“隔河看见牡丹开”和松江县山歌“隔河牡丹花难寻”具有共同的起兴程式。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