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江源文化

我的开始 我的新作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时间:2016-01-01 10:40   编辑: 禾力   

 
 

 

□江洋才让 创作路上的回响

 

    作者简介:

 

    江洋才让,藏族作家,短篇小说《老灵魂》入选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5短篇小说卷。短篇小说《炽热的马鞍》荣获《作品》第十二届作品奖。短篇小说《小牛皮》荣获《十月》杂志“牦牛文化专刊”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灰飞》荣获紫金·首届《钟山》文学奖。长篇小说《康巴方式》被《长篇小说选刊》选载,并由中译公司翻译成英文。

 

    丽一编辑来电,告诉我青海日报要改版。《江河源》栏目也要以崭新的面目推出新年新版。作为曾在此发表过诗作的作者,欣喜之情不言而喻,这是由来已久的记忆。我的第一首变成铅字的诗《速写》就是由《江河源》发表的。老编辑杨志军老师及评论家马钧先生都曾给予我帮助,使我在文学的路上渐行渐远。

 

    一路洒下汗水,收获果实。

 

    一晃很多年过去。记起自己曾经拿着那张登有我诗作的报纸,骑着自行车飞奔回家的激动情形,真是感慨良多。现在有些年轻写作者,比起我们那会儿,对文学真的少了很多的真诚,以及那份殉教似的狂热。他们不屑在期刊发表作品,而是要在网络发表粗糙的文章赚取点击率。他们将粗糙美其名曰为“朴拙”。这是在糟蹋朴拙这大美的境界!网络门槛低,因此这样的写作势必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势必没有进步。这种写作看着就让人心焦。

 

    前次,有一个朋友问我,写小说除了过硬的文字功夫,什么最重要?我回答:生活。他说,你这是老调重弹。不要说笑,老实回答。我再次郑重其事地回答:生活。

 

    一个写作者如果没有在碱水里泡七遍,在苦水里泡八遍的生活经历,或者源自生活的真诚体悟,很难写出有质地的小说。小说绝不是靠学识来支撑的,当然学识会对小说有一些帮助。但最基本的其实是生活和叙事的天赋。小说家不是神授艺人。但他们头脑里变形的生活在他们笔端绽放,这个过程美妙得不容复述。

 

    那个朋友很不满意我的回答。他觉得创作是神秘的。不会如我说得那么简单。可是要想达到这个简单,那可真是要费一番功夫。

 

    这个朋友又问我,你为什么选择先写长篇而后去写中短篇?我的回答更是让他不爽。我说,我写长篇就是为了写好中短篇。他哈哈大笑,胡闹。你说反了,应该是先写短篇,再写中篇,然后再写长篇。我说,如果倒着来,你会看到短篇有长篇的某些感觉。这种感觉的确很新颖。但归根结底,小说就是要小声地说出人生。把人生往细微里说,往小里说。史诗其实就是还原大事件的细小处,而这些细小处才能烘托出有血有肉的大事件。写到这里,其实,我已经离丽一编辑所要求的文章主题很近了。

 

    我的新作说白了就是要让一贯的探索延续。这种探索早在我的长篇里就有端倪。而我之所以写长篇其实就是为了更好地展现我的中短篇。老早我就明白,我终会回到中短篇小说的队伍里。或许,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被一部新长篇叫走,那也不一定。

 

    2016年创作计划:

 

    年内完成计划中的中短篇小说精选集《老灵魂》的创作。

 

    

   
 
 
  □李卓玛 文学带我找到了一扇门
 

    作者简介:

 

    李卓玛,80后土族女作家,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人,青海省作协会员。中国计量学院质量管理专科、西安邮电学院通信工程本科毕业。22岁参加工作并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泪做的仙人掌》(青海人民出版社)、长篇小说《卧底警花》(青海人民出版社)、《吐谷浑王国》第一部、第二部(青海人民出版社)等。曾任通信工程设计师、中学语文教师。

 

    从当初开始萌生写点东西的想法,到现在出版了自己的几部小说作品,文学之路我已走过了整整十三个年头。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互助土族人,和家乡许许多多的土族孩子一样,我放过羊,挖过猪草,背过麦捆,也跟着长辈们绣过花,这些都成了我心中最美丽的记忆。我热爱着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因为这份热爱,2008年5月,我毅然辞去在西安的通信工程设计师的工作,回到家乡互助,当上了一名偏远山区的志愿者教师。在松多,我度过了生命中最快乐的三年。三年里,我和这里的土族学生、藏族孩子、汉族娃娃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上青稞山看脚下的闲云,一起去山坡上沉醉于满山的野花。三年的志愿者教师生涯,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有了一份不一样的感悟。而写作,成了我这份感悟最好的出口。

 

    写作,一直是我的业余爱好,我用我自己的眼光看世界,我的写作是微不足道的,我一直在沿着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发展,信马由缰地写着自己想写的题材。直到开始准备《吐谷浑王国》的创作,我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今年年初,我申请中国作协的少数民族重点作品扶持时,我的民族直接被改成了土家族,而我的申请表里清楚写的是土族。这是多么让人遗憾的事情。透过我的写作,我希望能提高土族的知名度,哪怕只是一丝丝微弱的声音,最起码也做到正个名。

 

    文学带我找到了一扇门。而文字是有魔力的,一旦沾上,便沉迷其中无法自拔。2010年,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泪做的仙人掌》,也因为这本书做媒介,第二年,我来到互助县文联工作。从此,我的文学之路开启了崭新的一页。

 

    我在文联的主要工作是编辑杂志《彩虹》。《彩虹》是全省最早的一本县级文学刊物,作为这样一本杂志的编辑,除了谨慎细心、一丝不苟之外,更需要专业的编辑知识。我热爱这份工作,更热爱我的文学。2013年,在县委宣传部和县文联的扶持下,我出版了第二本长篇小说《卧底警花之血色忠诚》。我深深地感觉到,只有将自己融入到大环境中,让自己牢牢地行走在规矩之内,才能成就人生的方圆。而在这样的规矩中,我的心同时能做到自由地驰骋。规矩不是束缚人的,相反的,只有在规矩之内,你才能发挥你无限的潜力。只有走得对,走得端,你才能走得更远。

 

    我是个痴人,认准了的事情就认真去干,对于想写的东西,不分白天黑夜,甚至将思绪带进梦里,半夜三更睡不着,偶尔想到一个好构思,马上起来打开电脑记录下来。

 

    随着时光的推移,在我的笔下,小故事渐渐变成长故事,小热爱慢慢酿出大热爱,我不再仅仅只是抒写一己之情怀,而是把更多的热情和精力转入对自己民族的描述上。2014年7月,长篇历史题材小说《吐谷浑王国》第一部、第二部创作完成。在这套书的写作过程中,我翻阅了大量的历史书籍,深入基层采访调查,以期得到较为完整的储备资料。从2007年开始筹备资料,到2014年完成第一部、第二部的创作,耗时七年时间。说起来,其间最令我难忘的,是深入乡亲们中间采访调查时的情景。土族老人们对祖先的那份崇敬,乡亲们对新生活的那份热爱,都让我动容。我常常为那些平凡的乡亲们不平凡的胸怀所悸动,久久不能平静。这份不平静,让我在2015伊始时,开始了一个新的作品——《瓦蓝青稞》的创作。这是一部描写土族人当代生活的长篇小说,将土族人对土地的热爱,对青稞的喜爱,对酒文化的热衷,以及土族人身上那份淳朴的善良,沧桑的坚韧,融入到大时代的变迁中。这部作品有望在2016年上半年完稿。

 

    2016年伊始,在崭新的时光里,我想继续自己的土族题材的写作,其中一个是土族传说题材长篇小说《拉仁布与吉门索》的写作。

 

    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惟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充电,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我相信,只要我们把自己打磨好,终究有一天,我们会熠熠生辉;也终究有一天,这片美丽的高原将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精彩!

 

    2016年创作计划:

 

    完成长篇小说《瓦蓝青稞》的创作,并着手长篇小说《拉仁布与吉门索》的创作。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