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论坛

家风与作风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彩芸 苏琇芬   时间:2014-04-21 08:11   编辑: 刘海钧   

    北宋名臣包拯,公正廉洁,执法严明,铁面无私,不徇私情,一生平反冤狱,除霸爱民,其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有“包青天”之美誉。他一生“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是中国古代廉吏的典范,他曾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晚年为教育子孙后代,特意在合肥故居堂屋东壁嵌一石碑,留下遗训:“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莹之中,不从吾者,非吾子孙。”以此警示后代务必保持清正廉洁的家风。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古人的家风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至深,可大致总结为“五常八德”,即“仁义礼智信”、“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近现代的家风,有仁孝清廉,积德行善,也有诚实守信,吃亏是福等,纵观古今,各家各户的家风虽不相同,但都是崇德明理、向上向善,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红灯记》中的唱词反映出了家庭环境、家风家规对个人成长产生的巨大影响。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家风就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由此可以看出,家风绝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事情,而是事关作风、政风和党风,是社会的事情,也是国家的事情。

 

    对党员干部而言,作风往往是家风家规的一种具体体现,那些作风优良的干部,大多有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的背后,是家庭的原则等不可逾越的“红线”,是一种严以修身、严以律己的成长环境,是一种具有约束力的精神尺度,是一种正气,反之,如果家风不正,则很可能埋下“歪风邪气”的种子,如果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很容易产生“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结果,从而导致作风不正、政风不正、党风不正。不难看出,好的家风促进养成好的作风,而好的作风,又会带出好的家风,二者看似相互独立,却又是密不可分的。

 

    在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恰恰是在亲情面前失掉原则,丢失正气,才让自己在“欲望”的深渊里越陷越深,在迷途中越走越远。党员干部应带头树立好的家风,严格要求自己、管住自己,不谋取私利、不乱用私权,要求子女和亲属不图虚荣、脚踏实地、自立自强。良好的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润物细无声”;优良的作风也并非轻易就能够保持的,它需要时时的约束,刻刻的自省,只有自觉摆正党性与亲情、家风与党风的关系,才能真正掌好权、用好权,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