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论坛

提升城西区社会治理水平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吕生海 马永武 西宁市城西区委   时间:2014-05-12 08:48   编辑: 闻皓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宗旨意识的最高境界。西宁市城西区自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切的社会治理问题,认真寻找差距,精心谋划发展思路。

 

    在活动初始阶段,以服务好群众为宗旨认真总结社会治理先进经验。一是严格执行维稳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认真落实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和领导包案制,健全完善维稳工作机制,“清积案、化新访”,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紧紧围绕“平安西区”创建活动,加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边界地区和治安复杂场所管理,从严查禁“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二是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条主线,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投资300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信息平台,全力打造“数字西区”。三是积极探索建立“1+5+N”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推行“街长制”、“五网联动”,率先在全省启动法治西区创建工作,率先建成全省首家法治文化公园、文化长廊,开设城西司法在线微博、开通6112345服务热线、“八个一”社区矫正、“双挂”等一批新型管理模式,在排查和调解矛盾纠纷、强化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遵循精细化管理的服务理念,在全区建成122个大网格、434个小网格,配备配强网格负责人、网格信息员,社会精细化管理服务机制初步建成。四是以队伍和装备为支撑充实社会治理力量。完善大巡防机制,面向社会招聘150人的社会治安专业巡防员队伍,配齐配强装备,购置现场视频传输指挥车,配发治安巡逻车,划分巡防点,接受群众求助,严厉打击和震慑犯罪现象发生。调整社会管理服务机构,新组建39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55个“两新”组织社会组织,激发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和“四城联创”等阶段性工作,全区群防群治队伍达300余人,志愿者队伍近2万余人。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不断变化,社会治理与西区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增加。主要表现在:职能融合、资源整合还没有真正有效落实到位,尚未形成基层政府与社会管理组织的良性互动,部分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需要提升等。针对这些问题,区委、区政府将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发展思路。

 

    一是加强源头治理,保障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畅通。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建立以互联网为主渠道的群众投诉受理机制,开展信访事项办理群众满意度评价,打造“阳光信访”。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推行联合接访和第三方参与接访,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加大从政策制度层面解决群体性利益诉求的力度。推动人民调解、专业调解和司法调解“三调对接”,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调解组织网络,建立和完善调解优先的社会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坚持风险评估前置,科学慎重决策,为人民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二是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促进政府与社会自治组织良性互动。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发挥自治组织的职能,构建社区、社工、社团“三社联动”基层治理机制,组织引导广大群众对社会事务实行民主协商、自我管理。完善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机制,推进基层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机构、资源、职能整合,建立部门联动、职能下沉、协调有力、服务高效、保障到位的科学化运行机制。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高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开展公益性服务和中介服务的能力。

 

    三是强化服务整体素质,确保社会治理核心能力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核心是人,重在基层,关键是制度创新。在社会治理中加强队伍建设是永恒的主题。全面落实教育、监督、管理等关键措施,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业务精通、爱民为民的干部队伍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保障和支撑。强化队伍整体素质,必须把社会治理干部的培训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落实,重点加强岗位业务培训,使他们全面掌握做好社会工作的有效方法,着力提高化解矛盾纠纷能力和治安防控的能力。强化队伍整体素质,必须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促队伍形象的提升。大力倡导和干部队伍“联系群众、一心为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公正执法、清廉严明”的优良作风。通过学习培训、岗位锻炼、竞争激励、榜样示范,努力建设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硬队伍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