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论坛

多一些“多来少去”

来源:西宁晚报特约评论员   作者:   时间:2014-05-22 09:41   编辑: 张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房屋是否漏雨,在屋宇下的人最清楚;政策落实的优劣,百姓评说更重要。当下,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进行着,如何更好地体察民情、顺应民意、化解民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面群众,多一些“多来少去”。

 

    “多”联系,在情感上近民。要下大力气克服喜欢做一些显山露水的工作,干一些能够引起上层注意的事情,只在乎上面知道不知道,不考虑基层需要不需要,只怕上面不注意,不怕群众不满意;权力一级一级往上收,责任一级一级往下推,对基层的呼声和需求不重视,对解决群众困难不尽心,搞“自我服务、倒服务”等问题。各级党员干部要积极主动地走出办公室,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群众掏心窝子,多动脑筋,多看看群众的生活状况,多与群众嘘寒问暖,促膝谈心,抚慰心灵,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赢得群众的认可,在情感上亲近群众。

 

    “来”家中,在发展上助民。上级在强调什么工作、部署抓什么工作,什么工作往往就发生问题。从上级领导机关来讲,看到了这个问题,就说明已经很危险了,应当引起各级重视。如果不去研究分析加以解决,就会使基层的问题积压难解,最终就会形成“地震”。党员干部要在田间地头蹲得下,炕头板凳坐得住,粗茶淡饭吃得香,来群众家中,多聊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听得进批评或牢骚,用真诚打开群众的话匣子,因地制宜地帮助群众研究思路、谋划出路、寻找门路,把群众真正“带上路”,群众真正才会当作亲朋好友。

 

    “少”程序,在办事上便民。要想方设法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诚信规范、公道正派的服务。在办事上方便群众,大力推行服务公示承诺制和重点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包办”责任制及限时办结制、首问承诺制等,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转变机关作风,营造一流的内部环境上,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拖着办”为“及时办”,变“随意办”为“规范办”,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

 

    “去”忧难,在生产上帮民。要围绕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结合所处的地域特点,因地因户因人施策,关注群众在住房、医疗、产业、就业、养老、出行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实现由“帮一时”向“帮长久”转变、由“面上帮”向“质上帮”转变。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有效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身边开展,与群众切身利益交集更多,涉及的矛盾问题更加具体,承载着群众的更多期盼。活动实不实、效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群众满意为导向,在具体实践中比一比、赛一赛,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争做为民服务的先进标兵,争当群众称赞的优秀模范,不断增进群众福祉。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