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论坛

与群众情感共鸣 思想共振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萧柳   时间:2014-08-14 08:48   编辑: 张宏   

    “百姓话廊”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立意要和群众挽起手、心连心,坐在一条板凳上,在拉近与群众距离的同时,真正把为群众服务落到实处、做到细处,做到群众心坎里,在与群众的沟通交流间,既围绕中心服务了大局,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又进一步改进作风、提升基本工作能力。

 

    有了这一平台,更便于听到最基层的声音,听到蕴藏在群众间的真知灼见;有了这一渠道,更便于知晓最基层的期盼,感知到群众的冷暖好恶。不仅在党委政府与百姓群众间架起了交流感情的桥梁,更凝结成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纽带。从另一个侧面,也印证了以“弘扬主旋律与群众情感共鸣、传播正能量与群众思想共振”是“抓三基”、“强三基”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与百姓交谈时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百姓对社会的感觉最直接,对社会的理解最深刻,群众见证着国家的发展历程,见证着生活的细微变化,因此,越是来自百姓的声音,就越真实、越有份量。“叫百姓有地方说话、乐意说心里话、说话有人听”。这本身就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的充分尊重;体现了虚心拜群众为师,推动和改进工作的诚心;体现了把群众请上讲台,把话筒交给群众,倾听群众愿望、诉求的亲民、爱民之心;体现了宣传部门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破解难题的创新精神。

 

    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当良师、诤友,对倾听百姓声音更要心存敬畏。百姓对我们的各方面工作存在的弊病和“瑕疵”,看得最清楚,说得最中肯,也最有“含金量”。越是不留情分、不顾面子,越是让人“红红脸”、“出出汗”,越利于我们改进工作、越利于我们在诤友的诤言中“洗洗澡”净化身心,“治治病”除弊兴利。因为,敢于听群众说真话、大实话,乐意听群众讲心声、说建议,让我们在品尝“苦口良药”的同时,不但有效回应了社会关切的问题,而且在思想上解惑、政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固本清源的良效。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既要注意不断改善民生,为百姓的物质生活撑起遮风挡雨的“保护伞”,又要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关键时期,理清头绪,带着诚心和耐心,放下身段和架子,广开言路,让群众敢讲话、讲真话,从而在知民情、解民意中,有效把握、引导社会舆论,化解淤积情绪,以弘扬主旋律引起百姓的情感共鸣、思想共振,努力做到引导及时、增进理解、改进工作、凝聚人心,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让广大百姓在生活富裕、心情舒畅中,带着美好的愿景,一心一意奔小康。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