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论坛

时代需要“大国工匠”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黄 慧   时间:2015-11-23 09:14   编辑: 张宏   

    中国制造能让高铁飞驰、蛟龙入海、玉兔登月,中国技工能够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披金摘银,却为何难以造出一支好用的圆珠笔、一个国人在海外疯抢的马桶盖?近日,做客央视《对话》节目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说:“从一个国家来讲,它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实际上取决于技能人才的水平。”

 

    的确,技能人才的水平决定着产品质量的“高度”,而中国制造“重点领域领先,但系统性落后”的背后,正是技能劳动者的缺失。毫无疑问,提升产品质量,让消费者有着更加优质的用户体验,离不开技能劳动者的支撑。当下,在部分特殊行业,“大国工匠”似乎更多一些,而在一些传统行业,技能人才还是少了一些,因此,中国制造需要重塑“人力基因”,需要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

 

    今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河南考察时,在得知洛阳矿山机械厂“大工匠”张东亮月收入一万多元以后,他表示,高精尖人才的待遇一定要提高。与普通劳动者相比,张东亮的确算是高薪,然而,与国外知名企业的高级技术工人相比,却依然有不小的差距——在飞利浦公司,一位技能劳动者的年薪可以和总经理一样,20万欧元。

 

    时代需要“大国工匠”,换言之,只有让技术工人过上更加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才会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大众产品的质量。因为,与一般的体力劳动者相比,技能劳动者拥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较为全面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技术工人的经验、技能和创新能力能够直接、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加速技能型劳动者培养迫在眉睫,说到培养技能劳动者,市场的力量固然不能忽视,却也不能一味地将“希望的稻草”全部寄托在市场身上。不论是推进“新型学徒制试点”,还是在重点领域开展大规模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抑或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培养技能劳动者,显然离不开公共部门的“制度补血”。

 

    伴随着消费结构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过渡,消费者对商品的衡量标准逐渐从“将就”转向“讲究”,这也对生产厂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企业应树立精益求精的品牌意识,提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附加价值;另一方面,也应给技能型劳动者更多“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渠道,让他们得到更多的物质激励和社会认同,让越来越多“大国工匠”活跃在中华大地上。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