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论坛热帖

神木事件揭示官民互信不足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傅达林 时间:2013-07-19 00:33

    人们对政府亏空传言的轻信,是否意味着地方财政的不透明?官员的调动又为何引起人们对政策变化的担忧?背后是否意味着地方发展仍建立在官员的个人意志之上?

    

    近日,陕西神木县大批民众聚集围堵县政府,当地表示这是因网络散布谣言引发的群众聚集事件。目前,已有4名嫌疑人被警方控制。

    

    虚拟世界里的谣言,却演变成民众的实际围堵行动,事件本身虽然已经平息,但背后凸显出的地方发展路径,尤其是一味以经济成就取信于民的思路,无疑值得检讨和反思。

    

    事件起因于“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废止”的谣言,虽然神木官方否认“政府亏空900亿”,还公布了财政收入数据,证明神木发展良性运行。但是需要追问的是:老百姓为何如此轻信网络谣言?人们对政府亏空传言的轻信,是否意味着地方财政的不透明?官员的调动又为何引起人们对政策变化的担忧?背后是否意味着地方发展仍建立在官员的个人意志之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地方政府把主要心思放在经济发展上,走的乃是以经济成绩增强执政基础、以改善百姓生活取信于民的路子。这本没有错,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百姓生活条件的改善并不必然意味着对政府信任的提高,相反,如果缺乏对公民权利的充分尊重,缺乏对公众参与公共生活的足够关照,缺乏对权益保障的制度性预期,那么经济发达也可能伴随着官民信任的下滑。

    

    以陕西神木县为例,作为全国百强县,神木在得天独厚的资源开采下,获得了经济上的高速发展,并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惠及于民。按道理,这样的经济发展与百姓小康,本该大大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赖与支持。但如果这种发展模式不是建立在可持续、可预期的基础上,人们便会对教育医疗上的待遇始终存有失去的心理担忧;如果发展过程中没有公民对政治的开放化参与,那么人们也就很难形成对政府的信任。

    

    假如神木百姓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各种数据了若指掌,对公共财政的收支情况一清二楚,人们还会这般轻信政府亏空的网络传言吗?相反,正是在法治化环境欠缺的背景下,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多发,公共政策预期性不强,才导致人们对一度备受赞誉的免费医疗等能否可持续产生怀疑。

    

    因此,神木事件提醒我们,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官民信任的重构。而构筑信任的前提,乃是将“利为民所谋”的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在尊重公民权利、保障公民参与的法治基础之上。因为只有制度有了预期,发展政策才能平稳,人心才不会随着谣言而晃荡不定。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