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论坛热帖

微博识别抑郁症:干预的渠道在哪里?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 时间:2013-07-21 21:47

    近期,一项“利用社交媒体数据挖掘识别抑郁倾向人群”的研究成果在网络引发热议,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称,通过构建抑郁倾向识别模型,实验室在新浪微博近亿用户中识别出几百名重度抑郁症患者,研究结果经医学机构确认准确度可达83%。相关人士表示,这项研究结果或成为抑郁症临床诊断之外的新兴诊断方法。

 

    虽然听起来有些玄乎,但我个人以为,这是比较靠谱的研究。因为人的语言,的确能够透露出人的诸多信息。语义分析已经成为当代心理学和哲学的重要方法。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微博语言,分析博主的诸多行为与心理特征,是完全可行的。而且看起来,这项研究在模型、样本、算法等方面,也下足了工夫。其研究结论,可信程度是较高的。推而广之,时下微博用户已经是数以亿计,信息更是海量,从这些信息中,用类似的方法,可以筛选、甄别出多少有用的数据啊。这些数据可以服务于公共事务,也可以商用,总之是一片极为广阔的天地。

 

    但回到微博识别抑郁症的话题,如果此项研究仅限于识别,那么意义就并不是很大。对于抑郁症患者,尤其是重度抑郁症患者而言,最需要的是进行干预,进行治疗,尤其是对没有意识到自己得了抑郁症,或者讳疾忌医的那些人而言。研究如果仅仅局限于识别,而没有考虑如何进行干预,那最多就是产生几篇论文,属于研究者的自娱自乐了。

 

    然而若是要进入到干预阶段,则这项研究就问题多多。首先是83%的准确度,看起来很高,但如果进入到实质性的干预阶段,将会有17%的人躺着中枪,识别错误的数量会是惊人的。因此,这一研究要真正应用到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在各个方面进行完善,大幅度提升识别准确率。

 

    更大的问题是,进行干预的渠道在哪里?简直是无从下手,当然可以把宏观数据交给有关部门进行预警,但对于患者的帮助仍然不大。对于潜在的个体患者来说,肯定不能公开对他们的识别结果,那样会侵犯他们的隐私。而如果私下接触他们,相信有一部分人会接受干预,但对另外一部分人来讲,也会是一种困扰。毕竟,讳疾忌医虽然是一种不好的做法,但也属于个人的权利。

 

    因此,这项研究仍然需要继续深入,打通目前还处于闭塞状态的干预渠道。这不是目前的研究团队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联合相关政府部门、民间组织、专业的医疗机构,共同完成从研究到实践的工作,摸索出一条从识别到干预的可行之路。比如通过网络,有意识地对潜在的患者进行宣传和引导;或者由社会工作者在线上或线下跟他们接触,进行心理疏导。最终完成医疗机构的正规治疗等等。总之,只有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这件事才能善始善终。(作者周云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