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论坛热帖

物欲充斥节日是数典忘祖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佟彤 时间:2013-10-08 23:14

    

    中秋、国庆刚过,中央三令五申廉政反腐,强调了严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风气大为好转。

    

    细想起来,人们都有些忘记了中国年节的真实模样和实际意义,之所以至此,和人们现今的目标、理想有很大关系。

    

    说到节俭务实治家,很多学者喜欢举山西的例子。过去的山西,不是富足省份,却有着考究的深宅大院,那是过去的山西人世代经营的恒产,为了这份恒产,他们生活的一切有了节俭的理由,也练就了节俭的方式,山西也出了让国人引以为荣的“晋商”,人们甚至由此总结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所谓“恒产”,其实就是人生一个相对长久一点的目标、理想。

    

    一个正确的、高远的理想可以纠正生活中很多无谓的浪费,包括逢年过节的“作”(zuo)和“造”,而一个与精神有关的理想,更会在物质满足之后,避免精神无所放置时的无聊,而这一点,中国的古人早就意识到了。

    

    每次参观各种古代文明展的时候,总能听到边上的观众,对着一个个古代物件不解:“这些瓶子装不了酒,又不能腌菜,古代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已经被物质生活充斥了全部的现代人,似乎不能想像,在古人的生活中,这些华美的物件还有一个无可替代的作用:礼器,祭拜时所用。

    

    无论是祭拜天地还是神灵,在古人眼中,至少还有一个远离物质的精神世界,需要在一定的时间,以一定的特殊方式纪念,而每个人的精神也就在这样相对形而上的形式中,得到成全甚至救赎,而这,也是很多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始终寄托着人们的精神和希望。

    

    很遗憾,年、节这些原本应该与精神距离最近的时段,现在全部被商家接管了,或者更确切地说,商家抢在精神建设之前抓住了这个特殊时期,具体地说,是商业理念左右着广告创意,广告创意左右着物质消费,继而以物质消费代替了整个社会的精神消费,如此这般,怎么可能避免走向享乐和奢靡?对于中国这个尚在发展中的国家,暂且不说对精神的轻慢,单从经济基础上看,我们又何来这样的本钱?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