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上“青海印” 出山越海底气足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程宦宁

春天孕育希望,春风激荡干劲。

从祁连山草原到河湟谷地,从雪域高原到柴达木盆地,春耕备耕热浪迭起……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农业新画卷,正在三江大地徐徐展开。

回首过去一年,“青薯9号”居全国马铃薯推广面积榜首,油菜良种推广占北方春油菜主产区总面积85%以上,鲑鳟鱼产量占全国近四成,建成一批供港澳蔬菜基地,全年输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价值168.2亿元……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提质提速,高原资源优势正在源源不断转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聚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立足牦牛、青稞、枸杞等优势主导特色产业,掀起“青字号”品牌打造新高潮,走出了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农牧业绿色发展之路。

全产业链:青海农业的新引擎

2023年8月,一则好消息从北京传来——青海5家企业入选全国第一批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示范项目,这无疑为青海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再添新动力。

坐落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的青海五三六九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创新发展,如今这家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牦牛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品牌打造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

3月7日,青海五三六九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一番忙碌景象,绿色有机高原牦牛肉在这里经过一条条流水线作业加工后,“飞”向五湖四海。

“扩大油料生产,稳定畜牧业、渔业生产能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这几天,公司总经理陆爱卿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为企业下一步发展找“良方”。“未来可期,作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我们将联合牦牛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社、农牧户及链条周边,紧紧围绕增量、提质、补链、扩输的目标,通过数字经济,制定各环节的标准,带动同行业发展。”陆爱卿信心满满。

和陆爱卿一样,全国人大代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乔亚群也关注到这一点。乔亚群所在的柴达木盆地,因其资源禀赋,有着“聚宝盆”的美誉。对于今后海西州农牧业的发展,乔亚群有着自己的思考:“海西州将立足‘净空、净水、净土和土壤富硒’的独特优势,聚焦提质、稳量、补链、扩输,强化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大力实施农牧业主导产业提升工程,加快农牧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高农畜产品供给能力。建立全流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持续实施农药化肥‘双减’项目,不断加强绿色有机认证,强化‘神奇柴达木’区域公用品牌建管用,切实推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青”货品牌:青海农业的新名片

青海,地处地球第三极,地广物丰、地域独特、气候冷凉、环境优美,为发展特色农牧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孕育了牦牛、油菜、青稞、枸杞等特有的高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

从2022年开始,“净土青海·高原臻品”的青海农品新形象不断亮相荧屏,高原绿色有机农畜品牌深入人心。

全国政协委员王舰是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副院长,也是国内知名马铃薯专家,为了实现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他已在田间地头奔波39年。为了打响青海马铃薯品牌,让“土蛋蛋”变成百姓致富的“金豆豆”,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王舰来到西宁市湟源县寺寨乡下寨村的青海省马铃薯高山试验站,和同事详细查看着土壤温度和墒情,并把种植户的需求一一记录下来。

“只有植根于广袤田野,两会提案才有价值。当前,青海正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如何把‘绿色有机’的品牌越擦越亮、让更多农畜产品走出去,真正让老百姓享受到生态发展的红利,我们要做得事还有很多。”王舰说,要锚定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目标,依托科技创新,创建高原农畜产品品牌,实现高原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提质增效,推动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海西州境内的都兰县是青海重要农业区,发展青稞种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拉项是都兰县香日德镇东山村的种植大户,去年他所在合作社种植的青稞产量达到了1300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内容,句句说到了咱心坎上。”拉项说:“政府一直引导我们发展绿色有机青稞种植,通过种粮补贴、有机肥种子供应、购置农机具等方式,鼓励我们发展青稞种植。现在青稞名气越来越大,销售渠道越来越宽。如果有条件,我们还想扩大种植面积。”

就在今年年初,都兰县油菜青稞基地成功入选第三十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单位,成为又一张青海农业新名片。

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青海坚持创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聚力打造“净土青海·高原臻品”区域公用品牌,构建“区域公用+知名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体系,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作出农业农村贡献。

冷凉蔬菜:青海农业的新天地

海拔高、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对于地处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的青海而言,良好生态环境赋予了其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底气,独特资源禀赋为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高原冷凉蔬菜已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对此,互助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职工祁维寿深有感触:“这两天,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政府工作报告,大家既从中找到了曾经奋斗过的足迹,又对未来的发展信心倍增。”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对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是为了让村民生活更美好,特色产业发展的目标是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全国人大代表,海东市互助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国栋表示,建设农业强国是党的二十大对新征程上乡村振兴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作出的新部署,也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互助作为青海省的农业大县,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主动融入全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战略,加快实施高原特色种业振兴行动,以新理念为方向、新技术为媒介、新产品为核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农业示范园区科研攻关、科技服务能力,不断推进互助杂交油菜、马铃薯、蚕豆、高原草莓及特色冷凉蔬菜扩规模、育新品、提质量,全力打造“七彩农业”名片和区域公用化品牌,全面加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县建设,努力开创新时代互助现代农业高质发展、乡村振兴高效推进的新篇章。

对于青海而言,独特的气候环境是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近年来,青海持续通过政策培育和项目扶持,强化标准生产基地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动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好风凭借力,奋进正当时。青海多举措在产地环境“增绿”、产业强链“增效”、品牌建设“增色”、农牧民群众“增收”上下功夫,朝着“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战略目标阔步前行。

编辑:韩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