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消费

2016服装业十大待解命题大盘点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作者:   时间:2016-01-14 09:22   编辑: 禾力   

    回顾过去,为的是拥有更好的未来。站在2016年的新起点上,中国服装业该如何继续向着“创新与发展”的方向砥砺前行?温故而知新,记者特别梳理了服装业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重温对未来有启发的热点话题。

 

    1

    传统品牌触网

 

 

    2015年“双11”榜单,优衣库拿下男女服装网销双料冠军,骆驼、NIKE、巴拉巴拉等传统品牌分别位列鞋、运动户外、母婴品类第一名。

    

    尽管“双11”模式在近年来遭到诟病,但一个个热销榜单证明:传统服装品牌的威力正在不断释放,雄踞线上渠道已成事实,网络零售格局已被改写。

 

    这一年来,传统服装品牌在借助实体优势的同时,也在大力拓展线上平台。例如,舒朗线下开设了O2O新购物模式体验店,美特斯·邦威推出个性化设计的“有范”APP。传统品牌的电商取得巨大成效,发力线上已经不是淘品牌的专利,扎堆电商平台是传统品牌线下威力的进一步延伸。

    

    2

    “互联网+”的延伸

 

 

    2015年的年度热点少不了“互联网+”,而“互联网+”的确在快速渗透和改造服装行业。过去一年,服装企业对借鉴于互联网思维发展的案例比比皆是:乔治白将借鉴“互联网+”思维运营校服公司;红领以互联网思维对工厂进行改造,酷特智能实现C2M的平台化发展;利郎(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胡诚初也曾公开演讲“用互联网思维改变零售业现状”。

 

    互联网技术正在逐渐重塑传统的工业经济模式。“互联网+”思维开放了服装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开启生产的智能、信息与数据化改造;创新产品的营销模式;打通线上线下的销售;实现品牌与消费者的紧密连接 如此种种表明,服装产业已经不可避免地要接入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让服装产业有更多的触角实现多元化发展,使得产业形成更广泛的外延状态。

    

    3

    小而美显活力

 

    “小而美”是2015年以来越来越受关注的词汇,例如设计师品牌的兴起,再如买手店的火热。随着网店、微店、买手店等流通渠道的不断丰富,以及科技手段的不断融入,在过去看似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占据的市场份额甚至可以超过那些“旺销品类”。

    

    这样的长尾经济(The Long Tail)揭示:除了拳头产品可以主打市场,小众的和个性化的产品同样可以创造巨大的市场价值。相对于服装企业长期关注的“二八原则”,“长尾经济”能够让服装企业换个方式思考问题。

 

    这意味着中小品牌往往能通过更灵活的方式贴切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青睐,以提醒服装企业切勿忽视小众和个性化的产品,所谓“小而美”的产品将带来更大的价值与利润。

 

    4

    全面二胎机遇

 

    2015年二胎政策落地,相关预计显示2015年我国孕婴童行业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其中母婴电商市场规模在1000亿元至2000亿元。

    

 

    于是,一批服装企业开始谋划,想要在该领域分一杯羹。韩都衣舍宣布与探路者合作,共同出资设立童装业务;朗姿股份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投资并购动作,涉及母婴、美容、整容、文体教育等多时尚品类业务拓展,打造以生活方式为主的“泛时尚生态圈”。越来越多的品牌把触角伸向了童装领域,在童装市场中开疆拓土,传统的童装消费格局即将重新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质量安全一直被视为童装品牌的命门。近日,巴拉巴拉、绿盒子等童装骨干企业共同参与了“企业产品质量承诺”工作,践行品质第一的原则。不论是跨界还是并购,童装业发展的本质在于品质,保障儿童着装的健康安全,是挖掘童装红海的前提。

 

    

    5

    进军资本市场

 

    服装企业对于进军资本市场的想法从未停止。继女装品牌歌力思成功登陆A股,2015年11月,日播时尚集团、地素时尚和上海拉夏贝尔服饰三家企业均计划登陆上交所。

 

 

    IPO重启后,深圳玛丝菲尔时装、欣贺股份、比音勒芬服饰、安正时尚集团、宁波太平鸟时尚服饰等服装企业也恢复了正常审核状态。

 

    

    据统计,2015年共有15家服饰企业在排队等待上市。在15家服饰企业中,女装企业或涵盖女装品类的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可以预见,2016年,服装市场将继续处于由资本推动品牌发展和整合的阶段。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