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举措

来源:青海羚网   作者:   时间:2015-06-15 17:41   编辑: 闻皓   

    凉爽的气候,无疑是老天爷送给西宁这座高原城市的一份厚礼,是任何一座城市都无法争得的“天时”,而如何利用好这个“天时”,在打造“世界凉爽城市”之路上更进一步,西宁市的功课做得可谓不遗余力。

 

    夏都西宁打造旅游品牌的思路在不断的思索中过程中也逐渐清晰起来,围绕“夏都”这个品牌,西宁市不断在琢磨如何把“避暑城市”叫得更响亮、更耳熟能详?

 

    2014年6月11日,由西宁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察哈尔学会和西宁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世界凉爽城市专家研讨会”在西宁举行。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荣誉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西宁市市长王予波、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以及西宁市政府、外事办公室等单位的领导出席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0多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为西宁城市发展与世界凉爽城市建设献计献策。 赵启正院长在致辞中就西宁与内地、沿海以及海外城市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并从Cool City的英汉互译中解析出三层含义,鼓励西宁要从三个层面推动世界凉爽城市建设:一是做好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将西宁建设成全球性的避暑胜地;二是要将“凉爽城市”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理念植入西宁的城市发展中,推动西宁的理性发展与转型;三是打造西宁城市精神,将西宁建设成出彩、出色的“酷(cool)”城市。

 

    随着“向西开放”战略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深入实施,西宁的投资环境将会不断改善,辐射带动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开放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西宁将紧抓机遇,结合“世界凉爽城市”品牌打造,积极倡导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全力宣传西宁,搭建民间交流和城市外交平台,不断提升西宁的城市软实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生活之城、幸福之城

 

    青海省正在实施创建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三区”战略,对西宁来说,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是重中之重。西宁市确定了建设“山清水秀、人民富裕、文明开放”的具有高原特色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的奋斗目标,坚持不懈致力于植树造林,致力于治理废水废气,致力于“三川一水”、“三河六岸”的美化,致力于围绕资源节约推进产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人、宜游”的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特别是去年以来,重点开展了扬尘等6大方面29项专项治理,城市环境得到切实改善。围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战略,西宁将下大力气做好治气、治水、治山和减排文章,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筑牢生态基础,让城市融入自然,融入绿色。

 

    制度设计焕发城市活力:在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赵可金眼中,西宁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城市,能够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如何统筹利用让西宁焕发生机,关键在于制度设计。因此,西宁要在发展中融入国家战略,借助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来实现自身发展。要融入全球化的大循环,建立高端的生态研发体系、世界凉爽联盟,让技术、人才助力发展。建立内外结合,统筹各方的发达城市外交体系。

 

    凉爽城市可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刘宏则介绍了新加坡的经验。他表示,目前,新加坡正着力打造“花园中的城市”,为人们提供世界级的城市生活、休闲与工作环境。他希望通过西宁打造世界凉爽城市可以借鉴新加坡的三个理念。一是新加坡将打造“花园中的城市”理念上升至战略高度;二是有一整套的配套措施,与可持续发展经济、人民生活等社会方方面面相结合;三是注重措施实施过程,根据实施效果及时调整措施。

 

    生态文明引领绿色凉爽: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孙发平说,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是青海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西宁市作为省会城市,在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带动、引领作用,把西宁市打造成为绿色凉爽、低碳环保、特色鲜明、环境宜人、文化浓厚的美丽宜居城市,不仅体现了当今城市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实现西宁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需要进一步以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为指针,通过大力发展城市绿色产业、加强绿色工程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新方式、鼓励绿色技术创新等措施实现西宁市的全方位转型发展。

 

    对外合作开放之路:近年来,西宁的朋友越来越多,脚步越来越稳健。目前,西宁市已与韩国大田广域市、全州市,俄罗斯伊热夫斯克市,英国普雷斯顿市和美国犹他郡缔结友好关系,与斯里兰卡卡卢塔拉市,日本津市等一批国外城市签订了结好意向性协议书,与韩国济州市、高阳市,日本北海道等地建立了民间友好关系、开展民间友好交流。此次,西宁市又与土耳其埃迪尔内市签订缔结国际友好城市意向协议,标志着西宁与土耳其的友谊、交流以及经贸、旅游等领域的合作跨入了一个新阶段。曾为奥斯曼帝国首都,号称土耳其西部门户的埃迪尔内市,交通设施便利,旅游等可合作开发领域众多。参加论坛的埃迪尔内省副省长穆斯塔法•塞尔达尔•巴科尔认为,未来西宁与埃迪尔内的合作发展前景广阔。

 

    构建“人和”避暑旅游市场需更规范 –充分发挥优势,创新发展方式(举例)

 

    走进西宁市城北区乡趣农耕文化生态园,河湟民居式样的院落一个接着一个———高大的土筑围墙、厚实的大门、木质雕花的窗户。这些古建筑很多距今都已有150多年历史,从省内不同的地方迁建而来。园内农耕文化展示大棚、青海民居庭院、乡村大戏台、乡村别墅、野趣活动游乐园等一应俱全。每一个季节,周边的市民都能在这里参与到不同主题的活动,正月十五的闹元宵,端午的香粽节,八月十五的农家月饼比赛等等。这只是西宁农耕文化与旅游结合的一个缩影。

 

    正是有了这样一些旅游特色项目的出现,带动了西宁旅游经济的不断向前迈进。

 

    来自省旅游部门的一组数字显示:2014年5月国内游客212.29万人次,1—5月累计470.0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0.89亿元。而在青海旅游市场发展大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西宁市,仅去年7月份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210.32万人次,同比增长9.39%,其中,接待过夜游客70.42万人次,同比增长18.65%;一日游游客139万人次,同比增长5.30%,避暑经济的火热由此可见一斑。

 

    近年来,作为省会城市的西宁,在旅游品牌的塑造上,一直在“外塑形象、内练真功”上下功夫,在城市品牌中突出“清凉、清净、清心”的内蕴。围绕建设高原旅游名省和建成高原特色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的目标,西宁积极发展融历史、文化、民族、生态、地域为一体的高端旅游产品,精心培育打造“中国夏都”旅游城市品牌,不断挖掘整理和总结提炼清凉夏都、避暑夏都、休闲夏都、生态夏都等主题。目前,西宁已基本形成了民族宗教、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中国夏都”旅游产品结构体系。

 

    尤其是,近年来推出的避暑森林生态游、避暑登山探险游、避暑民俗节庆游、避暑清凉狂欢节等系列避暑休闲节事活动,吸引了不少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西宁这个“避暑胜地”享受夏日的清凉。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