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走青海看青海

河湟文化“熏醉”了西宁人

来源:青海羚网 作者: 时间:2012-02-02 22:06

    青羚网讯  大通皮影戏、湟源排灯、湟中农民画、青海汉族民间小调、青海花儿、平弦……今年西宁市春节文化活动中,以河湟文化为主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唱起了主角,熏陶着每一位观众。

 

    从1月30日开始,由市群众文化工作委员会组织的三县非遗项目表演,陆续与西宁市群众近距离接触。在中心广场,大通农民请人们体验划旱船的乐趣,农民演的青海方言皮影戏让人们开怀大笑之余又倍感亲切。湟源县农民展示的扭秧歌,让市民情不自禁地走进秧歌队伍中扭动起来。湟中县农民带来的传统舞龙表演,让里三层外三层的观赏群众兴奋不已。在麒麟湾,西宁市群众尽情地欣赏着来自三县的“土得掉渣”的原生态花儿、青海地方曲艺、农民画……“别小看了这些‘土得掉渣’的东西,这可是我们西宁市的文化宝贝,是河湟文化的象征,一定要让子孙后代传承下去。”60多岁的市民陈大爷对记者如是说。春节期间,省戏剧艺术剧院平弦实验剧团的演员们来到城北区陶北村、城中区沈家寨村等农村,为农民群众表演了青海民间小调、青海越弦等非遗项目及大型平弦现代戏等。沈家寨村支部书记刘长福对记者说:“这样的演出群众爱看,也让我们农村人知道西宁的文化遗产很丰富。演出表现了善待老人、孝敬老人、教育好子女的内容,让未成年人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很有帮助。”

 

    据了解,西宁市目前有上百项民间特色艺术项目。其中, 11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20多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目前,在政府支持、市场需求、人民群众欢迎的时代大背景下,这些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民间艺术焕发了勃勃生机,特别是在年节和日常的文化活动中,这些具有深厚根基的民间艺术的表演,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西宁文化挖掘、传承和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