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走青海看青海

西宁城里的刻章匠

来源:青海羚网 作者: 时间:2012-06-11 08:53

崔艺民

 

    早在民国年间,西宁城中山市场内就有一个名叫“尕六儿”的刻章匠,他的本名叫韩金喜。湟中县多巴人,因在家排行老六,所以人们都把他叫“尕六儿”。他年幼时曾患小儿麻痹症,留下终身残疾,走路一蹶一拐,人们又把他叫“跛子章匠”,他十六岁时经熟人介绍到兰州南关十字一家刻字店拜姓冯的师傅学习刻章手艺,三年后返回西宁,便在当时最繁华的中山市场摆桌子为人们刻名章和代写书文来维持生计,这大概就是西宁最早出现的刻章匠人。

 

    在旧社会生活的人们经常会有土地、房屋租赁民间借贷财产继承或转让等诸多方面的经济活动,在签定契约时都必须要按自己的名章方能生效,这是青海地区固有的一种民间习俗和人们共同认可的凭据,所以人们都有刻名章的需要,这种刻章的手艺人就随着市场的发展和需求应运而生,形成一门独特的行当。

 

    “尕六儿”给人刻名章大多是采用桦树等硬杂木料,经济实惠又耐用,为大众所喜爱,在他常年累月刻章生活中,练就了一手飞刀刻章的绝活,只要活一上手便立等可取,不会耽误顾客的时间,他娴熟的雕刻技艺和飞快的刀工,经常吸引不少的人驻足观看,为他不寻常的技艺赞叹不已。

 

    后来他儿子又继承了他的手艺,迁移到莫家街一家店铺门前经营,解放后公私合营他参加了西宁市手工业联社,在北大街一家国营印章社成为单位的职工,直到老年退休。

 

    “尕六儿”的孩子韩顺和,刻章和绘画两个方面都有深厚的功底,也算是韩家刻章手艺的第三代传人,不过他已改行从事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具行业的经营,刻章和书画成为他的业余爱好。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随着电脑刻章新型技术的崛起,传统的手工刻章艺人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古老的印章文化成为尘封的一种无奈的回忆。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