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走青海看青海

过了腊八就是年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柳春诚 时间:2013-02-01 11:08

祭灶                  霍福  摄

 

    祭灶活动开始于腊月二十三日,为辞灶之日,俗称过“小年”。灶神是我国民间祀奉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五祀之一。祭灶的习俗起源很早,至少在我国春秋时期人类就已经开始祭祀灶神了。相传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往人间视察善恶的使者,他每年于腊月二十三日那天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善恶之事,又于除夕回到人间。旧时家家户户的灶台上都供有一张灶王爷的神码。灶神,又叫灶君,俗称“灶王爷”,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他是主管饮食的神。

 

    灶神的由来,历来众说不一。有人认为它源于火神,因为火是灶的“灵魂“。《五经异义》载:“相传颛顼氏有子名黎,为祝融火正,祀为灶神。”《淮南子》又称:“炎帝作火,死而为灶。”有人认为灶有炊食之用,先炊才是它的原型。在远古的母系社会里,灶的重要地位只能为氏族里威望最高、年龄最长的女族长所掌握。因此最初的灶神应是主炊的老妇。但无论是将其视为火神也好,视为先炊也罢,灶神最初的职司是侧重于炊食这种对其自然属性的崇拜上。我国上古时期的灶神形象多作女形,有的古书甚至称她“着赤衣,状如美女。”

 

    《礼祀·月令》载:“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祀灶祭先师。”因为火神本是大神,当然也就可以通天。可见汉以前祭灶习俗与后世有很大差异。人们是在仲夏六月祭灶,而且因其为女形神祇,故多由妇女主祭。后世民间通行的祭灶习俗大约起源于汉代,从掌管炊食而演变为掌管人之寿夭祸福。这和当时的术士炼丹求仙、鼓吹祠灶可长生有关。汉代著名的方士李少君就称自己是祭祀灶神而得道,活了不知有几百岁的高寿,引得汉武帝亲自祭祀灶神。李少君死后,汉武帝还以为他是成仙化去了。李少君讲祭灶神可炼铁成金。由此看来,祭祀灶神是来源于古老的火崇拜。

 

    自汉代开始,祭灶已由孟夏六月改为腊月祭灶,祭品主要是黄羊。这是源于阴子方的传说。据说后汉有一个叫阴子方的人在腊月看见了灶神显形,便再三拜祷,并将家中黄羊杀掉祭灶,从此人财两旺。人们争相效仿,遂沿成习。后世祭灶多用素食,而不用荤。晋时开始于腊月二十三日祭灶。据《抱朴子·微旨》中载,晋时已有了“月晦之夜,灶神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小者夺算”之说。从此,灶神摇身变成了上天派往人间的耳报神,而且这位灶神监察大权在握,被举告者,大错就要减寿三百天,小错也要减寿三天。从此人们对这位“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的家神再不敢怠慢。

 

    华夏民族发祥于长江、黄河流域,而长江、黄河的源头又都出自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据青海考古资料证实,在大量的汉代墓葬中清理出许多随葬品,其中有陶仓、陶井和陶灶等冥器。陶仓的出现,说明了该地区当时的粮食产量已出现了剩余,同时也再现了汉代的仓储业的发达;陶井的出现,证明了该地区先民对水的利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各类陶灶的出土,更加表明了该地区先民对炊食和祭祀灶神的高度重视。

 

    青海地区出土的陶灶形制分单火眼和双火眼两大类,灶面表现形式有素面和彩釉面两种。其中,有在灶面上采用阴线刻画的技法,刻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图案中大多以写实的手法绘制鱼、龟、鹅、鼠、刀、铲、钩、案、碗、筷、耳杯等图像反映浓厚的生活气息。无论灶面上的图像如何丰富精彩,这些陶灶都有一个共同之处,既在灶面的前方、火门的顶部位置设计三个圆形图案,这种图案有的采用刻画绘制的手法表现;也有用立体凸出于灶面的雕塑技法反映。通过对大量陶灶资料的观察与分析,陶灶上的这些圆形图案,很可能就是用于祭灶的神码和祭灶活动时插香的地方。这种插香祭灶活动在那时很可能天天都要进行。从尊重炊食进而引申为祭灶活动,先民们不仅祭灶而且还将祭灶的神码设计制作在灶体之上,使灶与祭灶神码二者融为一体,便于祭祀。根据以上推测,汉代的灶不仅仅是炊食所用的灶,而且还是祭祀灶神的神圣祭台。

 

    后世受道教影响,民间流传许多有关灶神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张单(或禅)之说。相传张单生于八月初三,他的妻子曾给他生养了六个女儿。后世民间将他附会成一个“陈世美”式的人物,说他原配妻子郭丁香,勤劳善良,持家有方。可他却喜新厌旧,在外吃喝嫖赌。休妻后,很快将万贯家业挥霍一空,只好沿街乞讨为生。一日乞讨到原妻子的家中,面对善良的妻子,他羞愧难当,便一头钻进灶膛门内,死后被祀为灶神。张单是个专爱搜集人家隐私的家伙,他往往从每家的灶房中打探人们日常生活中点滴疏漏过失。久之,人们是既惹不起他,又躲不起他,所以民间对他的态度和心理是既崇拜他,又怕他在玉帝面前打小报告。所以到了近代每当岁末的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要升天的时候,为避免灶王爷说自己的坏话,人们就用江米或麦芽做成的糖瓜抹在神码上或供奉在神码前,意在封住他的嘴,使他升天后不得多言。

 

    相传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所有住在人间的神,都要叩见玉皇大帝,汇报人类一年来的善功罪过,当然也包括人间的节约与浪费。根据诸神的禀奏,玉帝安排每家人来年的善福吉凶。在这天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送神的工作,如糊制纸马(灶神上天的坐骑),给油灯加油,捻灯捻,做糯米汤圆和糖瓜等甜食。这天到来之际,人们将糊制的纸马烧掉,意为送神;将油灯点亮,放置在家中的每一处重要位置;将做好的糖瓜等甜食放置在祭台上,供诸神享用。

 

    祭灶活动是春节到来前的序曲,童谣唱到:“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有关祭灶的对联也很多,诸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批多以“一家之主”尚多。这些对联的言之意是将一家人的祸福全部托付给他了,请他口下留情。当日晚,人们还要恭恭敬敬地给灶神叩头,对着灶神焚香祷祝吉祥语之后,取下灶神将其焚化。据说灶神回天宫例行汇报的时间是七天,除夕之夜要重返人间,所以到时还要请一张新的灶王神码贴上。

 

    在送神的同时,也要送平时家中奉祀的诸神,一样礼拜。民间俗语:“送神早,接神迟。”越早越吉利。

 

    祭灶活动完毕后,每家便可以“清掉”,进行大扫除。因为诸神不在家,扫把上天下地的舞弄,也就百无禁忌了。这种古老的习俗,在我国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尤其是边远的山村至今一直还在延续着。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