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走青海看青海

乐都:秦腔唱河湟 社火舞城乡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周尚俊   时间:2014-01-24 09:42   编辑: 闻皓   

    新春来临,在海东市乐都城区的中心广场,在乡村的文化大院,在街道、巷道的活动中心,在村庄、社区的农家书屋,在南北二山湟水两岸……新春里的乐都,老百姓们或制作道具、排练戏曲、演练舞蹈、组织社火,或写春联、画年画,或读书、看电影,节日的氛围日益浓厚。

 

    乐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文化大县”“书法之乡”“彩陶故里”成为“人文乐都”的金名片,几百年来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确组织引导并积极打造文化春节、文明春节、简朴春节、祥和春节,节日文化新风扑面而来,乐都奏响文化新风过春节乐章。

 

    吼一声秦腔浓了年味

 

    腊八节一过,乐都南山地区民间艺术剧团的演员们已聚集在蒲台乡千户台村李家嘴社的文化大院里排练秦腔本戏《黄河阵》,40多个演员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排练。剧团负责人王得来说:“剧团已排练了一个多月,演员们积极性很高,春节期间要到城区、乡村演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老百姓需要的是文化精神生活。”

 

    “我们村终于唱大戏了,真是有一种过年的味道。”从腊月初开始,中坝乡红庄沟村的秦腔剧团开始彩排剧目。面对激动的观众、热闹的场面,村支部赵书记激动地说。我们这个山区村自古有唱秦腔大戏的传统,由于种种原因,近20多年来不再唱戏,群众文化生活单调,每年过年节日气氛平淡。今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村里组织群众开始唱戏,大家热情高涨,一个月时间就拉起了戏班子。戏场里张灯结彩,人们喜气洋洋。年节的味道已飘香在冬日的山乡。

 

    在乐都,这样的场景今年处处皆是。蒲台乡的辛家庄、山桃、李家台、黑窑洞等村;中坝乡的何家山、红庄沟村;瞿昙镇的中庄村以及雨润镇的汉庄村等都组建了秦腔、眉户剧团,腊月里排练,正月里演唱,春节就在这样的生活中渐进,年味就在这样的气氛里产生。

 

    为了顺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区上积极创造和提供文化舞台,有关部门去年就为乡村修建了10多个戏台。今年春节区上组织各秦腔剧团在中心广场展演,十几个剧团将进行为期8天的表演;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会期间,也举行为期4天的秦腔演出,《黄河阵》《铡美案》《窦娥冤》《金玉奴》《斩六郎》《火焰驹》《三滴血》《五典坡》《游龟山》《王宝钏》《三娘教子》这样的优秀传统剧目将再次展现在彩陶故里,让广大秦腔爱好者过足戏瘾,大饱眼福。

 

    社火耍得日子红

 

    遍布城乡的乐都春节、元宵节社火,是乐都文化艺苑中的一支奇葩,也是乐都年节文化生活中的一道风景。

 

    当地民间有“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难过年”、“锣鼓不响,庄稼不长”的说法。其实,这是农民对节日文化的向往。乐都各地的社火演出队浩浩荡荡,将正月里节日的气氛渲染得异常红火,使元宵节变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狂欢节”。

 

    乐都社火节目花样多,演出的顺序和形式是:由前场、龙舞、狮舞、旱船、民乐队、小唱、八大光棍、彩车队、高跷、腰鼓、亭子等组成,包括音乐、舞蹈、曲艺、戏曲、杂艺在内的综合性文艺演出,节目繁多,包罗面广。有秧歌、龙灯、狮子、牦牛、旱船、骑驴、高台、高跷、大头罗汉、胖婆娘等。其中仅舞蹈就有道具舞(旱船、狮子舞、龙舞、金钱棍、滚灯等),情绪舞(八大光棍、拉花姐等),哑剧舞(拉牦牛、骑毛驴等),鼓舞(花鼓、腰鼓、太平鼓等),面具舞(大头罗汉等),杂剧舞(高台、高跷、低跷等),表演精彩,引人入胜。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文化部门为200多个村配备了舞蹈服装等社火用品,激发了老百姓的演出热情。据统计,春节期间,全区有200多个社火队,将演出2000多场次,观看群众将达20多万人次,真是声势浩大,热闹无比。

 

    伴随着春节社火的热闹演出,乐都城区自腊月二十六至正月十六举办中心广场彩车展、中心广场和古城大街传统花灯展、休闲广场十二生肖展、河门街“龙腾盛世”景观和中心广场“龙马精神”展,及文化公园灯谜晚会和皮影戏演出。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春节的乐都风清月明,文化昌盛。

 

    书画墨香扑面来

 

    腊月十五日,瞿昙寺广场上人头攒动,省、市、区书法家在这里挥毫泼墨为群众义务写春联。“马腾改革路,国展富强图。”、“春到江南塞北,马腾正气清风。”“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劳动致富富盈门,田园逢春春似锦。”……一副副对联表达着人们对新生活的期盼和美好未来的憧憬,大伙儿争先恐后地让书法家们为自己家里写对联。

 

    今年,区上组织了5次大的义务写春联活动,书法家们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大显身手,为群众写春联5000多幅。各级还开展送春联进农家活动。腊月初十,省级文明村蒲台乡辛家庄村的群众就收到了来自中央文明办寄来的春联、年画,看着这些来自北京的春联、来自远方的关怀,村民们欣喜无比,笑逐颜开。同时,农历腊月到正月二十举办全区书法展、民族民间工艺品展、书法临帖展、教育系统师生书法展、农民书法展、富德民俗展等,众多的书法展为乐都的春节注入了喜气与活力。

 

    贴春联、贴门神、挂年画、贴窗花、挂灯笼是乐都春节文化的又一亮点。

 

    春联也称“门对”“对联”“对子”,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乐都民间讲究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每到腊月三十,街巷村落、家家户户争贴春联,大门、屋门、房柱等贴上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把一院落贴得喜气腾飞,把一个节日贴得红红火火。“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着乐都人迎新纳福的美好愿望。

 

    乐都农村地区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一副对联,两个门神,使农户庄园的春节那么火红、那么喜气。

 

    在文化成为主题的春节中,乐都,正在走向又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