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走青海看青海

循化人的风味面点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郭玉新   时间:2015-02-27 09:28   编辑: 张宏   

    听人说,北方的面点在京、晋,而青海的面点在循化。可见循化面点小吃,在多民族的大美青海小有名气。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循化才开始有机器面条。尽管机器面条快捷、方便,手工面条做起来费事麻烦,可人们还是喜欢吃手工做的面条。因此,热爱生活的人们,注重家庭的温馨与和睦,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动手学做各种面食。这不仅是生活的乐趣,而且也是一种别样的休闲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地处黄河之滨、被称为“青海小江南”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加之丰富的水利水电资源,最适合小麦的生长。为循化各族人民做面食,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为此,好客的循化人,在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里亲情团聚,相互往来。特别是家庭主妇们在春节、中秋节、藏历年、开斋节做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花样繁多的各式面点,来招待客人丰富节日生活,还可以作为走亲访友的别样礼品。

 

    循化人面点的分类以及个别制作方法有以下几类:

 

    蒸 先用酵头或发酵粉发面,在发好的面团内放少许食用碱,中和去酸味。将发面揉匀后,可做成刀切馒头、大馒头、生日寿桃等。也有的把发面擀开,抹上菜油,撒香豆、红曲姜黄,分别做成各式各色花卷,还有清明节吃的荷叶馍、中秋月饼、青稞和白面砖包城。此外还可以做成各种包子:菜肉包(根据民族的不同,用萝卜、韭菜、胡萝卜、老菜瓜、瓠瓜等,与羊肉、牛肉、猪肉分别作馅)做成各种不同风味的菜肉包;砂糖包(红糖、羊油、花生等为馅);油包(以猪板油、白面粉、香豆,还少许椒盐等为馅);酥油包(以酥油、白面、红糖为馅);水晶包(即死面的小笼包,由油沫、葱姜、皮冻作馅)。

 

    擀面 擀好面,手工切成细长面,是循化人最拿手的绝活。当然擀面的关键是和面、揉面的功夫。将和好的面团(稍硬些)擀开,使之又大又圆又薄,然后手工切成韭叶面、细长面、宽条面、寸寸面、旗花面等面食。关于擀面还有一句循化顺口溜:“揉哩揉哩鸡蛋大,擀哩擀哩月亮大,下热锅里嘟噜噜转,捞热碗里一根线,锛子斧头轧不断。”可见循化人手擀面的功夫。此外将擀好的面,切成梯形状,可做扁食皮;用碗底旋出圆形面皮,可做饺子皮用;切成小正方形,可用手捏成“猫耳朵”。这些面煮熟后,拌肉臊子或炒菜及各种酸味佐料,成香辣可口的干拌面。

 

    油炸面 油炸的面和蒸馒头发面同样,可做成油香(油饼)、炸果、油花花、油枣、鸡蛋果果、麻花馓子、糖油糕等美食。

 

    烙 用平底锅,将揉好的发面烙成大饼、小饼、猫洗脸油饼、烫面油饼、炒面豆。油搅团是用平底锅将白面炒熟,放少许开水煮熟后再放炼熟的菜油,拌匀放红糖、白糖即可。

 

    另外,用温水和的面叫死面,揉进少许菜油,再分别揉进香豆、红曲、姜黄擀薄后,用剪刀剪成小狗、小猫、小兔、金鱼等小宠物的模样,放在平底锅烙熟,像各色动物饼干一样,既好看又好吃。

 

    烤 锟锅馍是青海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喜爱的食品。在发面中揉进菜油、香豆、胡麻、红糖,放在生铁铸成的带盖的锟锅里。然后,放进锯末或煤渣的火堆里,覆盖好,约烘烤30分钟到40分钟即可。优点是皮厚、外酥内软、香甜可口。

 

    煎 煎有几种:油煎包子、锅贴、煎饼、油煎土豆饼等美食。

 

    捏 将和好的鸡蛋大的发面团,揉进少许菜油,用手捏成小松鼠、桃子、小鸟、佛手等形状,放在锟锅内烘烤。烤熟的花馍馍不但好吃,而且造型别致,栩栩如生。此外用和好的死面,用手搓成筷子粗的长条,切成面丁摊开,用手压扁成小圆片叫撇撇疙瘩,煮熟后拌肉臊子或炒菜,里面放酸辣、蒜香佐料当干拌,适合年轻人吃。

 

    同样的面团,搓成筷子粗长条,掐成小疙瘩,用拇指在梳子上一个个顺条搓滑,叫吐吐麻腊儿节,拌臊子酸辣佐料干吃,也可以就汤吃。

 

    醒面 循化人的家常面有尕面片、拉面,最讲究的是和面揉面的功夫,其次就是醒面。将和好的软硬适合的面,反复揉好后,切成不同形状的面剂,放在盆内盖上纱布醒一段时间即可。其中圆的剂子搓馓子用;搓成细条的拉面用;搓成粗短条子的是掐面片用。而面片拉面煮熟后,拌上炒好的肉臊子或炸酱、做成美味可口的羊肉尕面片、炒面片、牛肉面和炸酱面。

 

    因此,通过对以上八种面点风味小吃的简单介绍,不难看出,青海循化各族人民的面点,不但有独特的地方风味,而且具有独具高原特色的美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