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世界面积最大的循环经济试验区

试验区在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来源:青海羚网 作者: 时间:2010-06-10 10:06

    柴达木盆地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从资源条件看,试验区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占青海省总价值的95%。从产业基础看,随着试验区资源开发的区域和领域不断拓宽,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不断提高,优势特色工业体系正在形成,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钾、钠、镁、锂、锶、硼等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和国家主要的天然气化工产品生产地。从经济总量看,围绕优势资源开发,目前试验区创造了全省48%的工业增加值、40%的地方财政收入。根据青海省发展要求,未来将承担全省一半以上的经济发展总量,成为支撑全省实施“三江源”保护的主要经济来源和财力地区,肩负着加快带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为“三江源”生态保护提供财源的重任。

    
    试验区主导产业体系构建与布局:重点建设“一区四园”,构建“六大产业”,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一区”:指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以“综合开发、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度排放、高效利用”为特点的资源型、区域型循环经济特色产业示范区。

    
    “四园”:指以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金属冶金产业融合发展为特色的格尔木循环经济工业园;以盐碱化工、硅产业、新型建材产业融合发展为特色的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主导、煤炭清洁利用为特色的东部循环经济工业园;以能源、煤炭综合利用、盐湖化工一体化发展为特色的西部循环经济工业园。

    
    “六大产业”:指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以钾资源开发为龙头的盐湖化工循环型产业;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为基础的金属产业;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主导的油气化工循环型产业;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前提的煤炭综合利用产业;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

    
    试验区的交通和资源优势

    
    公路:已形成以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为中心,以109线、315线、215线三条国道和305线、209线、303线、210线、302线六条省道为主骨架,以县、乡、村地方公路为脉络的干支相连,通往各行政区、工矿点、旅游景点和广大牧区的交通网络。

    
    铁路:青藏铁路是试验区惟一的铁路交通大动脉,境内全长500公里,双线运行,2010年完成电气化改造,年运力将达到5000万吨以上。

    民航:建成格尔木支线机场,开通西宁、拉萨、成都、西安航班,可以起降757—200及以下机型。今年开工建设德令哈、花土沟支线机场。

    
    管道:建成涩宁兰、格拉、花格、涩格、涩仙敦等9条输气、输油管线,形成年输气107亿立方米、输油300万吨管输能力。

    
    矿产资源: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占青海省总价值的95%。在已探明的各类矿产中,盐湖矿产具有突出地位,钾盐、镁盐、锂矿、锶矿、芒硝、化肥用蛇纹岩、石棉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10位的主要矿种有24种。石油、天然气、铅锌、钠盐、天然碱、溴、碘、铷、铟、硼、制碱灰岩、硅灰石等矿产也十分丰富。

    
    水资源:试验区水资源总量52.7亿立方米,按照全国及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年可利用量为19亿立方米,实际已开发利用水资源量5.5亿立方米,剩余可利用水资源量为13.5亿立方米。

    
    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发电理论装机容量可达28亿千瓦,理论发电量达到51200亿千瓦时,占青海省太阳能理论装机及发电量的90%以上。

    
    风能资源:试验区是风能资源丰富区,大部分属于风能可利用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多在50—100瓦/平方米,全年风能可用时间3500—5000小时,出现频率50—70%。

    
    旅游资源:试验区自然和人文景观壮丽秀美,山川雄伟,风景独特,冰峰环绕,碧湖点辍,草原广袤,绿洲丰腴,民族风情多姿多采,宗教文化、人文景观别具一格,充满着天然神韵和神秘色彩。特别是有“中国第一神山”和“万山之祖”之称的昆仑山,在华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连接中原与西部各少数民族地区最牢固的天然纽带。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环抱的柴达木盆地和唐古拉山北麓高原组成的奇特地形地貌,成就了雄浑神奇的大美柴达木。

    
    长江源头、巍巍昆仑、海市蜃楼、千年冰川、万丈盐桥、雅丹地貌、二郎神洞、西王母瑶池、唐代吐蕃墓葬群、都兰国际狩猎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等闻名遐迩,“激情穿越柴达木”是中国十大完美旅游线路之一。

    
    国家10大政策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加快实施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之一,是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批准的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

    
    今年3月15日,《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这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二个区域循环经济总体规划。

    
    试验区地处青、甘、新、藏四省区交汇的中心地带,主体为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面积25.6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35.6%,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国家从十个方面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

    
    一是在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政策的时候,将试验区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的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在不降低技术水平和环保标准的前提下,对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延伸产业链的配套项目,可适当地放宽准入条件;三是对试验区用于循环经济产业化项目的天然气优先保障资源配额;四是对试验区的机场、铁路、给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给予支持;五是在试验区内,企业用于绿化的土地视为实施生态工程用地,享用国家的土地划拨政策;六是在试验区发展过程当中,对急需解决的公共技术、延长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给予研发经费的支持;七是为满足试验区循环经济发展所需产业工人等人才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试验区职业技能培训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八是加强规划水利枢纽、绿洲灌区改造、节水农业项目建设;九是进一步支持资源开发集中区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十是进一步支持电网建设。此外,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还有一些价格、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