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

社区养老服务离我们有多远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张雅宁 时间:2012-06-08 08:46

    从2010年开始,我省在西宁试点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截至目前,有四十多家已正式运营,其余的正在装修。这其中,运营得比较成功的大约有十几家。中心的建设无疑推动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推进了符合青海省情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事业。但是,有多少老人愿意到中心接受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否得到老年人的认可,社区养老服务离我们有多远?

 

    采访人:张雅宁 受访人:张作森职务: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

 

    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职能:拟订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拟订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实施办法并指导实施等。

 

    照料中心冷热不均

 

    记者:为什么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情况参差不齐,有的中心甚至出现关门歇业的情况?

 

    张作森: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个新生事物,认知和接受都需要个过程。现在,部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需求不旺,部分中心在老年人群中的知晓度还不够高,这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养老的观念,这也是目前照料中心遇到的最大问题。根深蒂固的传统养老观念,使老年人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去日间照料中心或养老机构接受养老服务。一方面担心给儿女带来压力,另一方面害怕别人说三道四。还有一些老年人长期独处,形成了自我封闭的性格,不愿参与社会交往。

 

    第二个原因来自养老费用。很多老年人过了一辈子的节俭生活,现在让他们拿出钱来消费养老服务,有些不适应。我们一些照料中心开业时免费供应午餐,来的人就多一些,后来开始试点收费,一些人就不来了。老年人不愿花钱养老也是观念问题。

 

    第三,有些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只能为老人提供早餐、午餐,让老人打打麻将、下下棋,缺乏个性化服务,时间长了,就很难吸引老人。当然,造成服务单一的原因一方面是照料中心缺乏服务经验,管理也不够规范,另一方面是服务供给的能力还不够强。还有就是养老服务人员大多来自公益性岗位,没有经过专业服务培训,职业服务能力也有待提高。

 

    第四,个别中心缺乏有效的财政保障机制或者社会参与,水电暖及物业费用无法解决,造成运营困难。加上老年人对服务的季节性需求变化,个别中心到了冬天只能歇业。

 

    第五,缺乏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养老服务人员报酬没能与工作的数量与质量挂钩,缺乏考核激励机制。另外,还有选择服务对象不准、为老服务需求不明的问题。一个中心的服务能力不可能覆盖社区的全体老年人,但应该首先保障最需要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比如高龄、空巢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变“请进来”为“走出去”

 

    记者:有人说,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很难真正发挥养老的作用,您怎么看?

 

    张作森:建设照料中心的目的就是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服务,为居家养老提供帮助。随着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照料中心一定能够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们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今后要努力适应老年人服务需求,向“托老所”、老年人文化中心、老年人保健中心、老年人维权中心等方面发展。还要通过加强为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将它打造成一个为老服务信息平台,调动社区内家政、保洁、餐饮、理发、洗浴、便利店等资源,共同形成为老服务圈,联系和调动这些服务资源平台的,就可以是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这个场所。根据这些思路,我们将指导中心转变运营管理方式,变“请进来”为“走出去”,走进不愿或不便到中心接受服务的老人家里,摸清老人的服务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