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

一个企业的青海印象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张妍 时间:2012-06-13 08:11

    创业,外地人在青海系列报道之二

 

    有多少外地人涌入青海创业,无论政府部门还是陆续成立的商会,都难以统计出确切数字,但是,毋庸置疑,正是这些外地来青海的创业者,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不断地扩大投资创业的领域,给自己创造出财富和社会地位,给青海带来了新气象,助推青海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青海的异地商会分布

 

    青海省工商联会员部宋杨菁部长说,在青海的异地商会有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南、四川、甘肃、山东、山西、温州等,会员遍布青海众多行业和各大市场。

 

    西宁海湖路蔬菜综合批发市场豫商较多,电子产品行业粤商经营者较多,闽商则多分布在西宁湟水河建材批发市场,而浙商分布最为广泛,几乎在各大领域都能找到。

 

    外地人投资的行业和领域还有生产型、科技型企业,如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生物技术、药品及绿色食品加工为主导的高科技生物产品产业集群等。外地投资者充实了青海投资市场业态,如家具企业、茶叶市场、物流市场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以青海省浙江商会为例,这家在青海最早成立的商会,拥有会员360多名,而在青海经商办企业的浙商有12万多人,他们活跃在金融、商贸、物流、建筑、建材、房地产、水电、矿产开发、五金化工、钾肥生产、交通运输、种植、养殖、食品加工、彩绘印务、机械加工、办公家具、宾馆服务、物业管理等二十多个行业;商会成立8年来,会员在青海投资约450亿元,会员企业有910多家;会员注册资金100多亿元,累计上缴税金20多亿元;安置社会劳动力和下岗职工15万多人;捐赠社会公益事业1.5亿多元。会员企业从浙江招商引资25亿元。

 

    数字,彰显的是外地来青海的创业者在青海这片沃土上壮大的过程,而且显示他们反哺青海这个母体。两者已水乳交融,不可分离。

 

    创业,从小打小闹开始

 

    高大的厂房里,工人们各就各位,忙碌在水处理、UHT高温瞬时杀菌、罐装、吹瓶、包装这些现代化设备流水线上,流水线上生产出的沙棘、枸杞功能系列饮品、红景天系列饮品等具有青海特色的中藏药系列饮品,已从青海逐步走向全国,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而这家位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的董事长穆华峰是甘肃临夏人,14岁就来到了青海,回想起自己27年艰辛而又充满挑战的创业历程,他觉得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小商贩成为一名企业家,就在于自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敢于尝试、敢于抓住机遇并坚持下来。

 

    穆华峰早就听人说青海的土产特别多,1985年,他因为家贫辍学来到西宁,投奔开餐馆的亲戚。

 

    他每天6点钟起床,端饭、洗碗,忙得像一个停不下来的陀螺,每个月挣40元钱。后来从旧货市场、新华书店进小人书,在东关一带摆地摊,一天能收入二三元,比在餐馆轻松,还赚得多。摆了两个多月书摊,把西宁的小人书带到临夏去卖,赚了几十元,又从临夏进了一些书到西宁卖。他算了一笔账,刨去二三元路费,比摆地摊赚得多。几年后,他开始拉着架子车卖草果、姜片、大料、桂圆、茶叶,终于在共和路盘了个铺子卖各种调味品。

 

    当调味品利润空间缩小,他开始做品牌代理、卖冰糖、干鲜果品。15年后,打掉西宁的铺面到兰州小西湖一带买了铺面,开始大量从西宁进货卖砖茶,但两三年后,因为300多万元的账收不回来,又回到西宁。“小黑娃,又回来了”,多次寻找他的顾客高兴地传送着这个消息。穆华峰说,青海人淳朴、实在、热情,从兰州回来后,他宴请了支持他的客户,以表心意。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