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

民生对话:低保申请审批中的问号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莫青   时间:2015-01-19 08:07   编辑: 刘海钧   

    低保申请审批过程一直是城乡居民关注的话题。农村低保平摊、抓阄等现象为何屡禁不绝;低保一出问题,责任都往村上推,县乡一级,省级民政部门责任如何追究;取消农村低保名额限制,能否从根本上治理“关系保”“人情保”;低保的第一关为何难过?带着对低保申请审批中的多个问号,本报记者对话了相关部门。

 

    对话人物: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支部书记、处长刘海宁

    对话记者:莫青

 

    ★记者:我省部分农村低保存在的平摊、抓阄等现象为何屡禁不绝?

 

    刘海宁: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个别村出现低保平摊、抓阄的现象。在农村走访调查中,有村干部说,低保工作就是一个“铁馒头”,不得不啃。2007年,低保制度初步建立,由于建制初期存在一些客观背景,农村低保采取指标控制的方式,地方政府想尽方法把这个指标分下去,这些现象就是在这一环节中出现的。

 

    2013年,我们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开展试点工作,取消农村低保名额限制,再采取“大洗牌”的方式,民主评议选出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做到应保尽保。当时,县一级政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全县推行。大一点的乡镇分成两到三个组,小一点的村由村干部带着过了一遍。大通县取消低保指标,再经过“大洗牌”后,低保人数减少了10%。我们在村子里回访时,老百姓没有任何意见,大通县低保上访率几乎降至零。

 

    取消农村低保名额限制试点工作取得成功。2014年初,我省改革现行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运行模式,取消农村低保指标控制,由各地区依据最低生活保障认定条件,将符合规定的农村牧区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同时,采取“基数+奖补”的方式分配各地城乡低保补助资金,绩效考核结果不仅与安排工作经费挂钩,还与城乡低保补助、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的分配挂钩。

 

    这样一来,凡是条件符合的都能纳入到低保范围,按标施保,应保尽保,从制度上保障低保申请审批的公平公正,从责任中规范低保的各个环节,责任到人,抓住一起、整治一起、通报一起,真正让平摊、抓阄等现象不再存在。

 

    ★记者:以往,低保出问题就往村上推,责任追究制度如何责任到人?取消名额限制后,符合低保的人员少了,结余资金用在何处?人员多了,低保资金从何而出?

 

    刘海宁:2014年,我们健全完善城乡低保管理运行机制,取消农村低保指标控制。民政部门改变了以往由村(居)委会直接受理低保申请的做法,实行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直接向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办事处)提出低保申请,明确乡镇是受理审核最低生活保障的责任主体,强化乡镇责任意识。

 

    以往,低保一出问题责任追究就会推到村上。现在,村(居)委会不能直接受理低保申请,而是向乡镇(街道、办事处)提出低保申请,受理审核责任主体就是乡镇(街道、办事处),出了问题我们要逐级追究,责任到人,乡镇一级不能再像以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再充当“二传手”。

 

    还有一个问题,人员减下来了,县上有一个顾虑,就是低保资金减少了。2013年,大通县在试点中取消指标,结余低保资金近600万元。要做到减人不减经费,那么,这一项经费用到哪里?资金的出口是在临时救助上,低保结余资金可用于临时救助,低保边缘群体也可以享受到救助,一般家庭出现临时性、突发性的困难,就可以拿出资金用于老百姓的急难,不仅低保公正公平了,还赢得了临时困难群众的支持。

 

    ★记者:村、社区一级不再审核低保,但是低保的上报还是在由村、社区一级,群众有这样的声音:低保的第一关还是难过。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刘海宁:今年,制度调整之后,村(居)委会没有受理审批权限,个别地方可能还存在村(居)委会受理的情况,但是,这样做的风险很大,一旦出现问题,我们接到举报,县级民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都会按照相关规定被追责。

 

    去年以来,对履职不力或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6名干部给予了党纪政纪或组织处理,有力地维护了低保政策的严肃性。同时,建立起了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亲属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备案制度;对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亲属申请低保的,由县级民政部门100%进行入户复查。

 

    全省城乡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成员都要有备案,对两类备案对象近亲属享受低保情况,无论是否有近亲属享受低保均应备案。任何一级低保审核审批出现问题,那就挨板子,就要通报批评。

 

    ★记者:在被回拒的申请中,多数是低保中的“边缘户”。民政部门如何保障这一部分人的基本生活?

 

    刘海宁:“低保边缘户”就是城市中存在一部分人均收入比低保对象要求的人均收入稍高的群体, 但是由于他们收入高于低保标准,所以享受不到低保对象能够享受的优惠政策,仅仅能勉强维持自身的基本生活。

 

    这一部分人群,我们会通过临时救助保障他们的生活。前不久,《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意见》也已出台,从今年1月16日实施。临时救助的对象范围由以往单一的只对低收入家庭进行救助,扩大为以下四种类型: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认定的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的家庭;因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突发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困难,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个人。同时,也将非本地户籍人员纳入了制度保障范围。

 

    临时救助面扩大的全体城乡居民,这一部分群众无法纳入低保,就要进行临时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制度设计是临时救助时间最高不得超过12个月,如果通过临时救助还是不能解决群众的困难,那就要考虑纳入低保了。这是一整套制度的设计,织密了全省救助网。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