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

告诉你关于湟鱼的传奇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罗连军   时间:2016-01-11 08:52   编辑: 张宏   

    ●为什么湟鱼一年长一两肉?

 

    青海湖古称“西海”,蒙古语叫“库库诺尔”,意思是都是青色的水。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在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间,面积约4432.32平方公里,最深达32.8米,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青海湖中有两宝,一是湟鱼,二是鸟”。据地方志记载,青海湖早在200多年以前就有湟鱼。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主任史建全说,湟鱼每一年只长一两肉,主要原因是青海湖地处高原,水温低,水下饵料生物贫乏,湟鱼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十年龄的湟鱼才能长500克,也就是一年长一两肉。

 

    ●湟鱼吃什么?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于盐分高,湖内生物稀少。

 

    那么,生活在湖里的湟鱼吃什么呢?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主任史建全告诉记者,湟鱼在湖中吃浮游生物、底栖生物,以及在青海湖里着生的一些藻类植物。

 

    同时湟鱼还刮食青海湖底部的底泥。

 

    ●湟鱼为什么没有鱼鳞?

 

    湟鱼是青海湖中的特产,以其鲜嫩味美而著称高原。它在鱼类中属鲤科,学名叫做“青海湖裸鲤”。

 

    湟鱼全身裸露,几乎无一鳞片,体性近似纺锤,头部钝而圆,嘴在头部的前端,无须,背部灰褐色或黄褐色,腹部灰白色或淡黄色,身体两侧有不规则的褐色斑块,鱼鳍带淡灰色或淡红色。也有个别全身呈浅黄色或深绿色的。

 

    湟鱼是青海湖独有的鱼类。“水中绕有鱼类,色黄无鳞……”这是关于湟鱼的最早记载,见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西宁府新志》中。无鳞的特征为它赢得了“青海湖裸鲤”的学名。

 

    “其实,在它们的肛门、臀鳍两侧和肩带部位还有稀疏的特化鳞片。”

 

    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主任史建全告诉我们,湟鱼的祖先是黄河鲤鱼,原本是有鳞的。13万年前,青海湖因地质运动成了闭塞湖,后来演变成咸水湖。为适应日渐盐涩的湖水,让多余的盐和碱更好地排出体外,黄河鲤鱼的鳞片逐步退化。

 

    ●鸟一年吃多少湟鱼?

 

    青海湖生态系统是“水生生物—鱼类—鸟类—草原”的复合生态共生体系,湟鱼处于这个系统的核心地位,有鱼的地方就有鸟。那么,翱翔在青海湖的鸟类,一年平均要吃多少湟鱼?

 

    据一鸟类专家介绍,以湟鱼为食的鸟类一年平均要吃3787.2吨湟鱼,青海湖已成为鸟儿的“天然粮仓”。

 

    鸟类每年要吃掉这么多湟鱼,湟鱼资源并不会变少。鸟越多,鸟粪滋养的青海湖的藻类、微生物、浮游物也越多。而湟鱼的主要食物就是水中微生物、浮游物等。相反,如果鸟少了,青海湖的湟鱼就无以为食。鱼鸟共生这种奇特的生态循环便由此而来。

 

    资料显示,通过多年的封湖育鱼,湟鱼的增加,保障了鸟类食物链,鸟越来越多,也让湟鱼有了食物,青海湖鱼鸟共生生态系统正趋向良性循环。

 

    ●湟鱼为什么要洄游?

 

    每年5至8月,青海湖周边的河流呈现“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壮观场面。

 

    那么,为什么湟鱼顶着湍急的水流和被鸟吃等危险,非得历尽千辛万苦逆流而上呢?

 

    其实,湟鱼本身是淡水鱼,逆流而上在淡水中产卵来繁衍后代,学术上叫洄游。世界上有很多鱼都有洄游的习性,既有海里的、也有河里的鱼,像大家熟悉的中华鲟,还有大马哈鱼等等。但是跟它们的生活环境相比,湟鱼能在青海湖里面生活下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工程师介绍,因为性腺的发育它需要一个水流的刺激,不然雌鱼的卵就成熟不了,雄鱼的精子也成熟不了,这传宗接代的任务就无法完成了。每年湟鱼逆流而上在淡水中,一边等待身体发出信号,一边寻找适合的产卵场,最远的湟鱼可以洄游到60公里以外。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