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

精准“组合拳”,打出青海扶贫新天地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孙海玲   时间:2016-01-18 09:29   编辑: 闻皓   

    脱贫攻坚,剩下的都是“硬骨头”。面对现状,我省立足省情,积极作为,动员全省力量,举全社会之力,推进脱贫攻坚战……

 

    草原上,一家家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一个个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扶贫产业园区拔地而起。

 

    原野上,一个个依山傍水、易地搬迁的整齐村落,一座座风格迥异的现代农庄,星辰般点缀着辽远空旷的大地。

 

    农家院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寻访问苦,听民心,解民忧,同吃同住,干部成了老乡的贴心人。

 

    ……

 

    行走今日青海,我们欣喜地发现,精准扶贫的政策阳光照进旮旯山窝,精准扶贫的活水无处不在流淌。

 

    一切是全省上下合力攻坚“贫困”民生短板的最直观表现,更是全省农牧区贫困人口走向共同富裕的有力见证。

 

    扶贫开发,成败在于精准。“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度、宽领域、多层次向前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五年累计投入专项资金95亿元,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整村推进、“雨露计划”等扶贫工程,通过实施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全省实现减贫超百万人,年均减贫2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6.36%降至13.2%。

 

    “离2020年只有四年多时间,扶贫工作不加力,不提质增效,贫困短板不及时补上,就会拖全面小康的后腿。”面对剩下的硬骨头,省委省政府立下坚定目标,发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百姓有期待,干部有责任,我们在打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

 

    摒弃眉毛胡子一把抓,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脚下的路“峰回路转”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关键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完成“最艰巨的任务”,离不开精准扶贫。

 

    “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面对各地贫困状况和脱贫任务不同,我省坚持因人因地制宜、因人因地施策,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切实发展生产、外出务工、生态补偿、资产收益、易地搬迁、教育培训、社会保障、大病救助扶贫攻坚工程。

 

    过去一年来,精准扶贫贯穿青海扶贫攻坚始终,精准施策,纵深推进。

 

    从“漫灌”到精细“滴灌”,我省启动实施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干部管理办法,着力在1622个贫困村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做”个性化扶贫措施,算细账到户,选产业到户,送资金到户,建台账到户,切实做到一家一户制定脱贫计划,明确帮扶责任人,真正把各项扶贫政策和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落实到每家每户。

 

    从政府“一己之力”到全社会“共同面对”,以开展中国“扶贫日”活动为契机,我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扶贫济困工作。去年扶贫日期间,全省共计捐款7429.7万元(含物资折价2800万元),这些款项全部用于贫困地区扶贫项目开发、建设。

 

    从“粗略识别”到“精准识别”,我省针对性提出“先看房、次看粮、再看学生郎,四看技能强不强,五看有没有残疾重病躺在床”,在精准搞清贫困户家底的基础上,扶贫攻坚向纵深迈进。

 

    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我省教育扶贫深入推进,增收致富产业扶贫力量日益强盛,由分散式扶贫向集约化、规模化扶贫转变,由以村为单位扶贫向整个片区扶贫转变,由靠政府扶持向发动内力脱贫致富转变。

 

    “十二五”期间,我省结合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成果,把最贫困的村和最贫困的人口,列为扶贫对象,大力推进精准扶贫。

 

    “指挥员”靠前指挥,“尖兵”下沉一线,扶贫力量集结到户到人

 

    “贫困的人家在哪里?贫困的原因在哪里?瞄得精细又准确,找准对象好下米。分类分别‘梳辫子’,梳得精细又准确,因人施策好脱贫……”去年以来,我省以精准识别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我省扶贫倡导“指挥员”靠前指挥,“尖兵”下沉一线,向贫困村“集结”。

 

    如果说驻村帮扶是一种“滴灌式”扶贫,那么,加强驻村工作队(组)建设就是为这种精准扶贫建好“管道”。去年十月,我省安排了上千名机关党员干部到1622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根据精准帮扶不漏一户一人的原则,按照既定目标、既定措施,真帮实扶,没有完成年度脱贫任务的,队伍不撤、干部不换,不脱贫不脱钩。

 

    全村150户困难群众住上了新房,460余名群众喝上了干净的泉水,20多名孤寡老人住进了幸福院,15户困难群众稳定脱贫,全村无电户通上了照明电,协调交通部门修缮公路,方便了群众出行,全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明显改观……刚察县沙柳河镇恩乃村来了帮扶干部,一连串的实事加快落实,幸福落到了村民的心坎儿。

 

    根据部署,下派的驻村干部主要任务是推动贫困村精准扶贫,精准识别,全面摸底调查村情和核实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分析贫困原因,分类建立信息档案和工作台账。帮助选准发展路子,培育农牧民合作社,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造血”功能。

 

    就在前不久,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摩尔沟村迎来了省上派驻的驻村工作队。天还蒙蒙亮,五人工作组就开始逐一在前期认定的贫困户家中走访排查、出谋划策。

 

    “扶贫工作队进驻贫困村,帮扶干部全脱产,一门心思蹲点扶贫。” 驻扎该村的“第一书记”李虎明说道。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