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财经

多空大战人民币:波动5%低于7或是央行底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时间:2016-01-17 12:13   编辑: 刘海钧   

    目标:央行或允许5%左右的波动 兑美元到不了7

 

    《21世纪》:对于人民币汇率,央行当前以及今年的目标估计是多少?

 

    孙华妤:从央行的表态来讲,现在不仅仅盯住美元汇率,而是盯住一篮子货币,允许有比较大的浮动空间,保持基本稳定。

 

    市场上认为人民币贬值预期的逻辑基础,是认为美元会升值,而人民币会相对贬值。但现实中这种情况不存在。并不是因为美联储加息,美元就一定要升值。因为很多升值预期在加息之前就实现了,所以,现实中,不一定会发生预期中的事情。对人民币来说,也不一定是直线思维。

 

    我认为,人民币针对一篮子货币,1年之内4%的波动,完全是合理的,结合央行的表态,他的目标很可能是一年4%。

 

    徐明棋:目标的话央行从来没有说过,但是我认为波动的幅度在5%上下是可以接受的,超过5%-10%那央行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逼停波幅,如果超过10%,央行会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赵扬:我们预计到不了7。从年初6.4到现在6.5多,已经贬值2%样子。我们基本维持去年10月份的判断,2015年底到6.5左右,2016年底到6.8左右。

 

    刘利刚:澳新认为到2016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将达到6.65左右的水平,低于目前市场的平均预期值6.7-6.8。我认为如果像一些机构预期的贬值到7,形成一种明确的单边贬值预期的话,将刺激大量资本外流,将带来很大的金融风险。

 

    谭雅玲:调控目标并不明确,但今年人民币贬值的幅度要大于去年。不排除人民币会升值,但升值有限,贬值将凸显,贬值有节制也是必然的。

 

    莫恒勇:从本周市场情况来看,人民币在近期再次出现快速贬值的可能性不太大,但贬值的趋势是没有变化的。

 

    长期来看,汇率问题仍然取决于中美两国的基本经济情况。中国目前的基本面仍然不太好,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报在新年刊发文章,称今年中国经济将不会出现V形反弹,而是L形反弹,这表明中央将不会出台大的刺激政策,而是继续调整结构。因此我仍然保持此前判断,认为2016年年底,在岸人民币汇率应该在6.7和7之间。

 

    贬值对中国有几个好处。首先,目前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仍然比较强,央行如果想要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将需要在公开市场进行很多干预,势必消耗很多外汇储备,没有任何必要。同时,贬值将会利好中国的出口。

 

    《21世纪》:当前经济疲软,同时资金外流压力加大,人民币汇率关系到方方面面。新的一年里,央行在把控人民币汇率上,考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将如何把握平衡?

 

    孙华妤:优先考量的仍然是国内经济。

 

    最大的两难,在于人民币国际化。我们现在收紧境外流动性,这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考量指标是不利的,因为要考虑境外人民币存款等因素。现在把境外人民币收回来,这个指标就下降了。

 

    但是,最重要的考量仍然还是应该优先从国内情况出发。

 

    人民币国际化是实体经济稳健、持续发展、水到渠成的过程。短期内,如果跟国内经济相比较,也还是应以国内经济为重。如果国内经济有危机,人民币国际化也无法达成目标。

 

    央行降息降准的预期,放松的目标是为了对冲资本外流,如果力度足够大,可以对冲掉资本外流的影响,可以保持人民币存量流动性稳定,如果力度过大,会带来人民币宽松,对实体经济会有正向影响,但对汇率则加重贬值压力。

 

    但是这种贬值是短期的过程,如果经济相对稳定,宽松对经济有正向支撑,很快这种稳定和增长,会带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我宁愿相信,货币政策本身是相对中性的。

 

    徐明棋:若人民币加权平均的指数会保持稳定,我认为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会有一部分下行的压力,这种下行如果没有导致恐慌性购汇和大规模资金外流,我觉得央行不会进行干预,会乐意看见这样缓慢的下降。

 

    毕竟人民币汇率下跌有利于中国出口,因为2015年中国的出口是负增长,2016年要让出口企业形势有所好转的话,汇率是一个杠杆。

 

    要做出平衡,我估计波动在5%左右的问题不大。

 

    赵扬:人民币平缓可控的贬值和当前的经济状况比较适应,这可能成为央行的选择。

 

    就市场预期而言,央行应该提高透明度,给出人民币大的方向。至于具体操作,例如什么时候会在海外市场进行干预,可以保留一定的模糊。大的政策应该沟通得比较清楚,但具体行为可以保持不确定性,增加做空的难度。

 

    谭雅玲:实体经济是重点,尤其是外贸对当前经济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今年我国会重视外汇市场的建设与开放,因为这毕竟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一种不足与错配,外汇储备全球最大,外汇市场并没有完全开放,而汇率是关键因素。今年会进一步加快汇改进程,与国际接轨。

 

    影响:有利出口但须控制资金外流

 

    《21世纪》:在当前全球经济尤其是新兴国家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新的一年是否会发生货币战?人民币在其中将会怎样?

 

    孙华妤:很多新兴市场国家跟我们是竞争的,人民币贬值很有可能诱发大家一起贬值,引起货币战争,不会有赢家。

 

    但我国政府、央行,不会挑起货币战争。汇率会在我们管理下,相对稳定。

 

    徐明棋:目前并不存在货币战,美元在升而其他货币在跌,但不能说是通过货币战在获得出口方面的竞争力。

 

    短期内美国资产的吸引力比较高,但过一段时间市场平静下来后,大规模资金流向美国的现象并不会真的发生。

 

    赵扬:竞争性贬值不可能成为央行政策,因为这对中国来说没有好处。人民币现在虽然不是主要国际货币,但是对于新兴市场那些主要是以制造业出口以及资源出口为主的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货币基石。如果人民币贬值,新兴市场的货币会更加大幅的贬值,幅度会比人民币更大,会带来整个国际贸易的非常大的负面冲击,对中国是不利的。

 

    《21世纪》:有分析指出,在美元汇率有望持续走强的背景下,中资企业以万亿计的巨量海外美元债务偿还压力,可能给人民币汇率带来潜在风险,同时也给这些企业带来汇率风险。对此,你怎么看?该如何化解?

 

    徐明棋:如果中企投资在短期内不能显效且其资产升值并不理想,而同时其美元债务利率上升,那么这部分企业的风险的确是比较大。随着偿债负担增加,可能会售出国内的人民币资产以获得海外偿债的平衡,这就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新的压力。但只要该企业在财务上能够支撑得住,这种人民币汇率产生的压力还是可控的。

 

    很多分析认为海外的债务超过万亿,但是要看到这个万亿并不是短期的、马上就要偿还的,而且同时还有万亿的资产在海外。如果在海外的资产是流动性比较强的,眼看着债务上升的时候也可能会调整出售其中的一部分资产,未必全部用国内的人民币资产来偿还债务。

 

    所以这当中只会有一部分压力,且中国外储足够应对。

 

    尽管实际压力不大,但可能会引发市场担忧并形成较大冲击。因此需要有关方面及市场的调控者提前做好预警和防备,包括海外企业的财务也要根据变动的宏观经济形势作出相应调整。

 

    赵扬:这个风险已经有比较明显的下降。看到去年811汇改后,8月和9月有非常大的资本外流,其中超过一半应该就是企业去赎回发的债或者是去买美元做一些对冲,所以这个风险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释放。总体来看,中国对外负债是1.6万亿美元左右,其中近一半是人民币计价的债务,这部分不会受到汇率影响。受汇率影响的只是其余8000多亿美元的债务,而且去年8-9月很大一部分已经做了对冲,所以对中国整体金融体系的冲击应该不会太大。

 

    《21世纪》:人民币贬值带来的资产回报率下降,将在多大程度上导致资金外流?

 

    徐明棋:此轮人民币贬值对持有人民币资产的回报的影响,相对而言是温和的,加上现在国内利率下降,国内外利差在缩小,我觉得风险不是很大。现在主要是市场上有一波担忧,但实际情形无须担忧。举个例子,持有人民币资产存在银行的利息收益都比美元资产存款要高起码2%,更不要说其他的金融资产理财产品。

 

    有一种看法认为未来人民币已经没有升值前景了,但就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速普遍预期起码在6%以上,相比起美国只有2%-3%的增长以及欧洲大概1%-2%的增长,仍然是很高的。

 

    新兴市场国家等待一波投机性的资金撤出以后,中长期的投资信心还是存在的,所以预计人民币不会一路急剧下滑,不会真的导致大规模资金的流出,这一点是肯定的。只要维持人民币总体稳定,应该说问题就不是很大。

 

    莫恒勇:我们看到2015年资本外流达到8000多亿美元,量比较大,今年也可能不太乐观。分析去年资本外流,其中大概有1/3是企业用于还外债,剩下为热钱和国际贸易。今年一个好的趋势是,企业还外债的外流速度会逐渐降低,由于提前已经还掉了很大一部分,因此这部分外流会有所减少。增加的一块将是居民换汇,这方面国内比较担心如果出现大规模换汇,外管局将难以应对。但我们认为现实没有这么悲观,预计此后随着人民币贬值速度放缓,换汇潮也会相应减速。

 

    《21世纪》:此轮人民币贬值,对出口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或者说,当前人民币的贬值,对中国经济来说,究竟利弊如何?

 

    孙华妤:除非是一次性的、大规模的、超市场预期的贬值下来,能鼓励出口同时防止资本外流,但这样会损害中国形象,引起货币战。

 

    总的来说,我认为,央行不会急剧的贬值或升值,而是会逐步地变动。

 

    另外,有人认为,央行会顺应当前这种贬值趋势,顺水推舟,恰好推动中国出口。但我认为这是错误观点,百害无一利。

 

    因为,从贸易单一部门来讲看进口出口,但中国的贸易顺差其实一大部分是加工贸易贡献的,但人民币贬值的时候,进口成本也增加,虽然出口产品价格下降,中间的毛利并不一定增加,效果一定会打折扣。

 

    其次,对中国来讲,出口虽然一直是经济引擎,但目前对GDP增长贡献率已经不高了,为了这一点利益而损失整个大局,这是不合理的。一定从国内全局来考虑,现在经济是否需要降息降准。

 

    再次,如果你是持续贬值,大家会预测你的贬值方向的话,会引诱资本外流。这会影响国内的资金供给。我们现在的实体经济很弱的时候,这种资本外流,对经济打击更大。

 

    资本外流不仅仅是金融问题,也会影响实体经济。应该也被央行考虑到,并控制到。

 

    赵扬:很小。我们对美元贬值,但美元整体上还是强势的,因此对一篮子货币其实比较稳定的。人民币有效汇率并没有贬值太多,过去两年升得还挺多的。所以现在这个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稍微贬值一点,我觉得对出口作用不大。还有,目前中国的出口在全球出口中占比是13%,已经达到了很大的比例,很难通过货币贬值进一步扩张你的市场份额,这也是央行需要考虑的。贬值对出口的作用,我的判断是帮助非常有限。

 

    谭雅玲:12月贸易数据表明,人民币贬值对出口的提振作用开始显现。只是我们当下干金融投机的太多,干实业外贸的太少,从而汇率对出口及经济的意义被误读误导。应该注重实体经济发展,此时人民币贬值就是积极提振经济,反之则相反。

 

    刘利刚:我认为资本外流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贬值对出口的利好效应。对出口的刺激效应要分情况来看,人民币贬值对于一般贸易有较好的刺激作用,去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贬值6%,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如纺织服装,已经得到了5-6%提升。不过对加工型出口就没有那么大的刺激作用了,因为作为加工商,人民币贬值6%,中间产品进口成本会相应地提高,如果劳动价格不变,那么价格方面不会有太大变化,就不会增强在国际上价格竞争力。

 

    还要考虑到很大一部分的中国贸易顺差为加工贸易顺差。我们已经看到,许多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发生了大幅贬值,但并没有对贸易产生很好的推动作用,原因在于全球的需求疲软。那么是否要让人民币大幅贬值刺激出口来拉动中国经济就值得商榷了,大幅贬值反而会带来大量资本出逃,使得金融风险大幅上升,还会引起消费的萎缩,结果可谓得不偿失。

 

    《21世纪》:港汇1月14日创下13年最大跌幅,港币兑美元最多下跌0.28%至7.781。有市场人士开始担忧,这是否会危及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致使港币和美元脱钩。你认为这种可能性大么?

 

    赵扬:我认为香港放弃联系汇率制度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但是,如果几年前来说的话,放弃的概率是零,现在这个概率可能就不为零了,但仍然很小,在5%以下。港币和美元挂钩的基础是香港是国际资本市场,是为了吸引国际投资者,主要是美元持有者来进行交易。但现在交易的股票大部分是中国的上市公司,实体在内地,他们的收益很多是以人民币来计价的。如果人民币继续兑美元贬值,而港币挂住美元,相当于人民币对港币在贬值。因此港股上市公司收益以港元来计价的话都在跌,这要么对港股造成压力,要么对港币构成压力。如果说港币不太可能脱钩的话,港股就要承受一定压力。当然,这里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民币走势。人民币走势如果稳住,那么港股和港币压力都小很多。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