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大美青海

丹噶尔:春风里的狂欢

来源:青海羚网 作者:李皓 时间:2011-02-15 08:34

    ●河湟古乐:乡野中那朵绮丽的花

    
    音乐是人们最初与自然交流的工具,虽然因为时间的久远,今天的我们也只能通过那些浸透了泥土芳香的民谣俚曲,去依稀体味悠悠古乐的神韵。那些散落在青海民间的河湟古乐,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文化记忆。在第三届丹噶尔民俗文化旅游节原生态民俗大巡展活动现场,数千名观众还有幸聆听到了精彩纷呈的河湟古乐表演。

    
    说起河湟古乐,人们不由地再次想起古老的羌人,在湟源保留着大量有关音乐的羌人遗迹,这些早已成为了专家学者研究中华民族音乐起源时不可或缺的佐证。

    
    在文化巡展中,一件名叫羊角胡的乐器首次与观众见面,它是有关专家新近从湟源民间挖掘整理出的一件传统乐器。就职于省文化馆的音乐专家李锦辉先生告诉我们,羊角胡以羊角为制作材料,羊角胡音质古朴而苍凉,与传统的二胡,有着很大的区别,从羊角胡的结构和制作工艺上看,专家推测这件乐器很可能就来源于羌族。

    
    李先生还说,丹噶尔自古就是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融汇之处,这使得丹噶尔成为了多元文化的荟萃之地,可以毫不讳言地说,湟源古乐集中展示了河湟古乐的精华。

    
    朴实的湟源人对音乐很钟爱,参加第三届丹噶尔民俗文化旅游节原生态民俗大巡展的民俗音乐演奏员大多是来自湟源城乡的民间艺人,他们演出的曲目更是在很多人看来“土得掉渣”的乡谣俚曲。

    
    湟源县波航乡纳隆村是湟源县有名的文化村,这里也是艺人刘尔昌的故乡,57岁的刘尔昌告诉我们,纳隆村全村两千多名村民中,会演奏乐器的超过百人,他们农忙时劳作,农闲时便时常凑在一起摆弄乐器,大部分村民不识五线谱,他们演奏的曲目都是靠口相传的方式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也恰恰是因为这样的方式,才完整地保留了河湟古乐“原生态”的意蕴。

    
    ●民俗展演:从历史的深处走来

    
    第三届丹噶尔民俗文化大巡展活动中,一场古道商队的市井表演,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让我们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到了历史的辉煌。

    
    历史上商业的繁荣曾促进了丹噶尔文化的兴盛。为了再现古城当年的盛景,此次民俗文化大巡展活动的组织者,特意请来了不少演员,用街头表演的方式,生动地勾画出了丹噶尔盛极一时的繁华景象。

    
    一支支由骆驼、牦牛、骡马组成的商队踏响了丹噶尔古城的青石街巷,身穿各民族服饰的商人穿梭于丹噶尔古城的街头巷尾,用悠扬的叫卖声唤醒了人们对昨天的记忆,更有不少手艺人在古街的向阳处,有模有样地招揽生意……他们独特的表演引得游客驻足观看。

    
    在这个新春来临的时刻,湟源人在对历史的缅怀中,书写着春天的狂欢。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