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前路之声“跃”过坎坷——访视障运动员陈世昌和领跑员杨林锋

新华社日本神户5月23日电(记者岳晨星、张伊伊)“手抬起来,好!来、来、来……”

杨林锋站在跑道尽头的沙坑前,安静的体育场里回响着他有节奏的指令。在他对面,陈世昌伴着指令开始助跑,全力向前冲刺,临到起跳点时杨林锋侧身闪开,随后陈世昌一跃而起落在沙坑里。场内顿时爆发出惊叹、欢呼和此起彼伏的掌声。

  5月17日,陈世昌(左)在男子跳远T11级决赛中。他以6米62的成绩获得冠军,并打破赛会纪录。新华社记者 张笑宇 摄

这是两人为中国队拿下第11届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首金时的场景。那场比赛中国队包揽男子跳远T11级奖牌,站在最高领奖台的是第一次参加世锦赛的陈世昌和杨林锋。

“第一次参加世锦赛紧张吗?”

“比赛比多了就还好,比赛之前可以紧张、可以兴奋,但是比赛的时候一定要冷静、放松。能夺冠是状态好,天时地利人和。”面对记者的提问,陈世昌淡定地回答道。

23岁的陈世昌已参加过不少省级、国家级乃至世界大赛,他认为自己属于比赛型选手,状态调动起来就能爆发出超越训练的水平。多年的历练让他冷静而客观,在赛场内外都给人留下“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的印象。

  5月20日,陈世昌(左)和领跑员杨林锋在日本神户综合运动公园跑步。新华社记者 张笑宇 摄

出生于湖南常宁的陈世昌患有先天性视力障碍,从小爱动的他很早就显露出运动天赋,在父母的支持下,他12岁开始练习田径,不到两年就参加了第一场正式比赛。但是他形容自己练田径的过程是“曲折”的。

陈世昌最初在湖南省残联组织的选材中被游泳教练选中,后来又阴差阳错转到田径。当时的教练让他从小打牢基础,比起技术要求更高的100米,他应该从400米开始练起,但是迟迟不出成绩让他陷入迷茫。

“有段时间我都怀疑自己,我怎么跑也跑不到全国前三这种水平。等我能跑到了,我改练跳远了。”2015年全国残运会后,陈世昌的状态并不好,一度怀疑自己练不出来,在读书、工作、训练的徘徊中几乎放弃了职业生涯,在一位师兄的劝说下才最终选择坚持下去。回想当时的迷茫期,陈世昌说:“那个年纪想法就比较多,过了那段时期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5月20日,陈世昌(左)和领跑员杨林锋在日本神户综合运动公园运动员热身区热身。新华社记者 张笑宇 摄

在慢慢寻找适合自己的项目这一过程中,陈世昌尝试了200米、100米,然后遇到了“改变命运”的人——三级跳远名将曾立志。在这位前亚锦赛冠军的带领下,陈世昌真正迈入三级跳远的门槛并逐步成长。2018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陈世昌跳出6米24,初露锋芒。2021年第11届全国残运会,陈世昌夺得男子三级跳远T11级冠军,收获运动生涯第一冠。随着成绩越来越好,他的信心也回来了。

在残疾人田径比赛分级中,字母T代表径赛和跳远、跳高等跳跃项目,数字表示残障类型和程度,11是视力障碍运动员中最严重的级别,运动员比赛时戴着眼罩,需要有一名领跑员将他带到正确的位置,为他指引方向。

杨林锋就是陈世昌的“眼睛”。两人搭档已经有五年了,在运动员和领跑员中算是比较久的组合。

“我叫杨林锋,树林的林,谢霆锋的锋。”略带腼腆的陈世昌身旁,爱笑的杨林锋这样介绍自己。

  5月20日,陈世昌(右)和领跑员杨林锋在日本神户综合运动公园运动员热身区合影。新华社记者 张笑宇 摄

1999年出生的杨林锋来自湖南湘西,从小喜欢运动的他高中时被教练选中,从此走上田径道路。在教练的安排下,他除了保证自己的主项200米,还成了领跑员,这意味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按他的话来说,“要保持自己的能力在才能带(陈世昌)”。由于田径比赛大多在3月到8月之间,10月开始就是冬训,杨林锋要和陈世昌一起参赛,之后还有巴黎残奥会,刚好错过了自己的赛期,他选择全力配合陈世昌。谈到如何培养默契,两人不约而同地说:“时间。”

平时训练两人都在一起打磨动作。40米长的助跑道,陈世昌习惯从二十七八米的位置开始助跑。他一边听着领跑员的指令,一边在心里数着自己的步子。但是助跑、起跳完全凭感觉,需要杨林锋在一旁帮他纠正每一跳的动作。

杨林锋说:“一开始肯定会有一个磨合期,训练上也会有矛盾。都是为了把成绩搞好。”有了坚定的目标,剩下的就是朝着目标努力训练。陈世昌也说:“就放心大胆地去跳,相信前面给你喊的人就行了。”

首日比赛中还有个小插曲,就在两人做好准备,观众也屏息凝神等待陈世昌的第三跳时,现场音乐还在响着,杨林锋朝控制台举手示意音乐声音过大,可能会干扰陈世昌听指令,随后音乐停止,比赛继续。如果不是后来气温骤降让肌肉冷了一些,陈世昌认为还有机会冲击更好的成绩。

“有信心在巴黎残奥会破自己的纪录吗?”

陈世昌回答得很干脆:“大赛前我一般不立‘flag’,比了之后再说。”

一旁的杨林锋笑着补充道:“我是希望你越来越好。”

采访结束回去的路上,记者的同事感叹,他俩就像那句歌词一样: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


编辑:祁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