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江源文化

万玛才旦:“小说写作是我内心的需要”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郭晓芸   时间:2014-07-07 11:30   编辑: 禾力   

    

 

    见到万玛才旦老师,是在省作协和北京喜玛拉雅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为他的小说集《嘛呢石,静静地敲》举办的研讨会上。6月30日,万玛才旦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一如他的小说写作所奉行的“极简主义”,这是一次极简的对话,令人意犹未尽。

 

    记者:万玛才旦老师,您好!首先祝贺您的新片《五彩神箭》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对于这次获奖,您有什么话想说?

 

    万玛才旦:谢谢!评委会专家在颁奖词中说,《五彩神箭》采用了传统却大胆的拍摄方式,“描绘了一个叙事诗般的故事”,我认为评委自有评委的道理。得到这样的肯定,说明我们为这部电影的努力和付出是值得的。

 

    我已经是第三次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奖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可以说是我的福地。我觉得一部电影的艺术价值在电影节真正能够得到体现,尤其在那些A类电影节(国际A类电影节是由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划分的“竞赛型非专门类电影节”,记者注)。那里的评委是最权威的评委,那里的观众也是最专业的观众。

 

    记者:有人说,您电影镜头的质感与伊朗导演阿巴斯极其相似,您如何看待这种看法?《五彩神箭》镜头的设计你出于怎样的考虑?

 

    万玛才旦:阿巴斯是当今世界的电影大师,我的早期作品受到过他的影响,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但我们的电影还是有很多本质的不同。关于《五彩神箭》,它不同于我之前的电影,整体有一些类型化,希望给更多的人看。

 

    记者:您认为用镜头所表现的藏族和高原,与您一直坚持的文字创作有什么不同?

 

    万玛才旦:只是表现方式的不同,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小说集《嘛呢石,静静地敲》收录了10篇短篇小说,是我近年小说创作的集中呈现,都是对底层普通人的世俗生活的描写,这是我献给故乡、献给高原的礼物。

 

    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您就自由地驰骋在藏汉两种语言的天地间,进行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您是如何看待藏语写作与汉语写作间的关系?

 

    万玛才旦:对我来说,藏语写作与汉语写作之间是一种互补关系,这也是让我的作品区别于只用藏语写作,或者只用汉语写作的作家的一个优势。当它们碰撞出灵感的火花,这样的创作会让你的作品具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者:您的小说叙事优美流畅,文字具有很强烈的节奏感,场景简洁明朗,这是否与您的电影有某种关联?

 

    万玛才旦:近几年我的小说创作与电影会有一些关系。但我把电影创作和小说创作当作两个不同的行业来对待,它们各有各的创作规律。

 

    记者:读您的小说我有这样强烈的感受,那就是您小说的主题总会引发人们对生命、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样冷峻思考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万玛才旦:一方面是自己所依附的这个民族的博大的文化;另一方面是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记者:在作品研讨会上,省文联班果主席赞您“以电影享誉,但这是以您对文学的想象和对世界的想象为根源的”,您认为是这样吗?

 

    万玛才旦:我曾说过,小说写作是我内心的需要。我经常审视自己的内心,倾听他发出的不同的呼喊。这么多年坚持小说创作,我只是听从了内心的声音。

 

    记者:您的小说多以青海为背景,以青海人的故事为主题,您是如何理解青海这片高天厚土的文学价值和文学优势的?

 

    万玛才旦:这片高天厚土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有异常丰富的文学资源。生长在这样的土地上,我们应该有信心写出好的作品。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