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江源文化

大通河畔花儿唱响幸福生活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荣丽君   时间:2015-07-22 09:36   编辑: 刘海钧   

    青羚网讯  农历的六月,大通是花儿的海洋,田野里、老爷山上、公园间到处都流淌着花儿悠扬的旋律。很多农民放下了手里的农活,不少外出务工者回到乡间,结伴搭伙高唱着花儿,那代表着幸福的花儿歌声,如时而温柔时而湍急的北川河水,流过老爷山的树荫,飘过北川的大地,向远方传去那幸福的音阶。

 

    人民生活的幸福感来源于经济的发展,为提振县域经济,近年来,大通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和省市委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两会期间省市领导对大通工作的新要求,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第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46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84亿元,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4.68亿元,同比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94亿元,同比增长4.3%;预计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同比增长25.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3亿元,同比增长7.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亿元,同比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442.8元,同比增长9.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完成2017.4元,同比增长10%。

 

    构建

    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巩固完善现代农业发展“大通模式”,深入推进都市型休闲观光农业、规模化养殖业、设施农业、特色生态种植业和草畜业,建成西宁市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给基地。

 

    ●科学规划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高品位发展。根据大通的经济、科技和资源条件,合理确定分期建设目标,突出特色、体现个性,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延续性。

 

    ●着力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以绿色环保为方向,培育和发展生态农业,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和生产示范基地,着力提升双新公路沿线农业园区规模和效益,到2015年底,建成蔬菜、油菜、蚕豆、马铃薯千亩以上种植基地125个;日光节能温室规模达到3万栋;新建12个设施农业示范园。建成规模化奶牛、肉牛、肉羊、生猪及禽蛋和禽肉养殖基地85个。

 

    ●优化现代农业发展环境。以完善政策和体制机制为重点,认真研究和制定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培育农产品营销大户,发展“订单农业”,实行产销联营,促进农产品流通。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重点培育5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扶持50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大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大力开展订单劳务、自主创业、社区服务及定向等培训,重点加强专业技工培训,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次),使劳务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主渠道之一。

 

    全力以赴

    推进工业强县建设

 

    紧紧依托北川工业园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在现有工业规模的基础上,促进同类或关联企业的集中,实现集群共生、联动发展,重点发展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及大规模棒材和锻件、大直径管材、金属高性能硬质合金产业,将园区培育成全省重要的铝产业加工基地。同时,有序推进特色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新型环保建材及新型生态等产业链。实现“十二五”末形成300亿产业基地雏形、2020年建成销售收入过700亿元的目标。

 

    ●推动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围绕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青海桥头铝电、青海华电、青海省物产、青海省新型建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层次,配套发展中小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一批工业基地化、规模化配套条件好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增大高原特色生物产品、新型建材等资源加工产业规模。扎实推动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科学、健康的发展。

 

    ●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科技研发、公共实验、检测设计、企业孵化、中介服务五大平台基本建成,产业支撑公共服务体系初步构建,园区投资环境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为促进县域经济更好发展,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活动,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完成布展、产品展销、客商邀请和项目的对接、洽谈、推介等。

 

    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突出发展特色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成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发挥丝绸之路227线三县旅游合作联盟作用,加快培育“丝路之旅227线”旅游黄金线,将大通融入环西宁市200公里旅游圈,实施“夏都生态园”品牌战略,打造品牌文化、精品景点、特色产品,大力发展特色农家乐,逐步建立东部以鹞子沟景区为重点的森林生态景观及宗教旅游区,西部以青山地区为重点的高原草甸牧场及土族民俗文化旅游区,南部以景阳地区古方城、明长城为重点的古文化旅游区,北部以察罕河景区为重点的高原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旅游区,中部以老爷山景区为重点的“花儿”文化和民俗接待旅游区。力争到2015年底,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12%,达到232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0%,达到3.72亿元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扎实推进桥头中心市场、汽车站商业综合体、解放路力盟商业街等现代商贸餐饮休闲娱乐区和独具特色的商业街区建设,支持和鼓励省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在县域内建立连锁网点和分销网络,培育和发展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社区家政等新兴产业。继续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建设,实施好农村综合服务和日用品配送中心等项目,多渠道增加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

 

    构建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将大通县融入东部城市群乃至全省地区的发展大局中,按照省市建设东部城市群的战略部署和构想,明确大通县在东部城市群空间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安排、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的地位和功能,加强大通与四区两县、海东各县的联系,加强协作、联动发展。

 

    ●加大东部城市群建设项目争取力度,认真抓好大通列入东部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的137项,总投资60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加大争取力度。

 

    ●提前谋划重大项目建设,紧紧抓住国务院将大通列入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名单、省政府列入青海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地区、生态文明县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做好项目筛选工作。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所(校)及相关咨询机构的协作,精心谋划和筛选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基础性和后续性项目。积极承接东西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主动到东西部发达地区进行投资洽谈,宣传大通优良的发展环境,寻求可承接的产业转移项目。

 

    ●加快交通网络建设。逐步将大通树枝型公路网发展改造成为网络型公路网,有效缓解县城桥头地区交通压力,满足群众快速便捷出行,提升公路服务等级,推动全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

 

    ●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升城镇综合功能和整体形象,进一步强化县城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建设,不断提升县域整体形象。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