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下)

过年最高兴的事是看社火,社火一般是在正月初八左右开始演出的。出社火那天,几乎是全村人扶老携幼,聚集在演社火的场地里。社火一开场,先是身后插着两面小三角旗,右手拿一面小三角旗的秧歌队跑场子,他们随着锣鼓声变换队形和速度。那优美的步子踩着激昂的鼓点,舞着庄稼人的精神,舞着欢度佳节的喜庆。秧歌队跑完场子,舞龙队勇跃登场,十多个小伙子挥舞着两条金黄色的龙,变换着队形,时而如出海的蛟龙,飞旋而起,时而似破云而出的巨龙,凌空飞舞。欣赏完舞龙队精彩表演,舞狮队也不甘示弱。随着手拿绣球的领狮人用翻跟头的方式跃入场子,两只雄狮和四只小狮子紧接着跳进场子中央,那领狮人步伐矫健,身手灵敏,他领着一群狮子跳跃、翻滚、上桌子、滚绣球,赢得观众一阵阵的鼓掌声和叫好声。接下来是在临时搭起的简易戏台上演出的折子戏,有《三娘教子》《李延贵卖水》《白蛇传》《小姑贤》《张亮卖布》《铡美案》等等。这些戏有的是秦腔,有的是河湟民间小调。演员们唱腔圆润,演技娴熟,挥洒自如,乐队伴奏更是给力,乐器以二胡、三弦、小鼓和铃铛等,其中二胡为主乐。这些弹奏乐器的人,都是本庄子的村民,他们中很多人既没学过乐谱,甚至也不知道什么叫五线谱,但他们凭借娴熟的技艺,把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倾注到手中的器乐上挥洒自如。他们是真正的民间艺人,是民间文化的瑰宝。戏台上,演员倾情演绎,将戏中人物扮演得活灵活现,把故事情节演绎得淋漓精致;戏台下,观众悄然入戏,随着戏中的故事情节心潮起伏,有的观众还为戏中人物的悲惨命运凄然落泪,暗自伤神。

2.jpg

舞狮

过年的最后一天是正月十五,也是最热闹的一天。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会大多在十五这天举办。这天人们不再走亲访友,不再忙碌劳作,不管男女老少,穿上过年的新衣,兜里装上平时积攒下来的钱,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赶赴会场——乡政府附近的各条街道。

因为我家在集市附近,我就不急着早早往那里赶。我喜欢站在家门前观看,从家门前的马路上就能看到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人们从各条小路、各个山头络绎不绝地涌向集市。那时的街道比较宽阔,两边除了乡政府、粮站、医院、供销社、邮电局几个单位外,其余的地方就是小树林和田地,视野比较开阔,除了赶集日,平时人比较少,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会,很自然地成了这里的物资交流大会。这一天,来赶会的人不仅是我们乡上的,其它乡村的人也是不计其数,而做买卖的人,更多的是来自其它乡镇和县城。到了中午时分,整条街道已经是万头攒动,水泄不通,若推个自行车,则寸步难行。平时难能见到的物品,在这一天悉数尽有。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物品一堆堆的摆放在地面上,零零散散的摊点一直延伸到街道尽头的河滩那边。这些摊子中,各种农具和食品摊占多数,到会的人们按照各自所需选购物品。男人们挑选躬耕用具,女人们挑选服装丝线,孩子们则青睐气球、玩具、爆米花。冬果、软儿梨、酿皮更是成为集会中的畅销品,受到男女老少的喜爱。这一天,人们还能看到为数不多,但极为稀少的野生动物,如长着漂亮羽毛的大野鸡、鹦鹉、斑鸠、雪鸡、山鸡和嘎啦鸡,它们像是受过训练似的,很乖巧地蹲在主人的胳膊上,似乎对周围的一切并不惧怕和惊恐,而它们的主人,并没有要急于出售这些小动物的意图,他们好像是在炫耀自己的心爱之物,又好像是在兜售高价,那些围观的人,也都抱着观赏的心态,对眼前平时少见的动物,一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情。

1.jpg

社火

热闹的集市上,身穿节日盛装的藏族妇女是游客眼中一道靓丽的风景,我们把她们叫做“阿什切”。她们头戴插着彩色羽毛和绢花的毡帽,穿着点缀着许多漂亮饰品的衣服。绣着艳丽花朵的佩带上缝缀着红色玛瑙,佩带最底下是用麻钱串成的一串一串的吊坠,走起路来,叮当作响。她们来到集市,如同进了城,兴高采烈地选购物品,对路人投来的好奇、惊喜的目光和窃窃私语毫不在意,大方地购物,开心地说笑。我和小伙伴们常常是跟在她们身后,仔细观察着她们的服饰,听着一句也听不懂的藏语,时不时地想伸手摸摸她们衣服上的那些漂亮饰品,却每每又不敢触及,刚要伸出的手又缩回原处。

正月十五会的亮点还有篮球比赛和射箭比赛,实际上是篮球和射箭爱好者们自发组织的几个乡村之间的联谊活动,比赛结束时,优生队将会获得一面锦旗。观看这两项比赛的人大多是男性,有年长的,也有小青年。篮球场上,参赛者个个精神抖擞,奋力拼搏,每投进一球,观众群中就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射箭场上,也是异常热闹,队员们群情振奋,各献身手,每射中一箭,他们就欢欣起舞,用一种独特的舞蹈方式来鼓励自己。

如果说,大年三十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正月十五则把过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这既是当地民间少有的文化大餐,也是整个节日期间最丰富的年味。

最忆儿时,最恋年味。记忆中的年味,如百年陈酒,窖香浓郁,品不完,尝不够;记忆中的年味,来得风风火火,走得急急匆匆,留给了我太多温馨的回忆,太多美妙的憧憬;记忆中的年味,充满了温馨、祥和、喜庆、吉祥;记忆中的年味,是美食的回味,是童年的趣味,更是亲情的回味。

责编:张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