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话

近年来不太想说话。

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会说话了。都说说话是一门学问,果然,这门学问很难,都年近半百了,仍然考不及格。

儿时性格木讷,不爱说话,被父母训斥为“闷犊子”,勒令改正,要求多开口多说话,有一段日子甚至在客人前逼背唐诗,现在想来仍记得那痛苦滋味。

说话,是思想的表达,所谓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牙牙学语时蹦出来一两个词语,经常令身旁亲人喜出望外,如若说话早、发音清晰、表达准确更是令为父为母者陷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遐想和期盼中。

朋友儿子三岁多仍一语不发,忧其有病,心急如焚求医四方,结果孩子四岁多的一天,出口成长句,不磕巴不停顿,思路清晰、发音准确,朋友当场石化,以为出现了幻听,“妈妈,我跟你说话呢你没听见吗?”耳畔童音真实无比,朋友惊喜交集,抱着儿子涕泗横流。

如今,儿子长成翩翩少年,却因口无遮拦经常揭穿老娘企图粉饰太平的那点儿虚荣虚伪,遭到朋友无情呵斥:闭嘴!别说话!我戏谑朋友忘了悲惨历史,朋友撇嘴:还不如不说话呢,他一张口我就来气!

可见,说话真是一门学问,话说不好或不对,亲娘都嫌弃!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骨子里还是不爱说话,奈何工作后发现,端牢饭碗的前提竟然是和各色人等打交道,试想,一个记者出门采访自始至终抿着嘴,那得多滑稽荒诞,结局得有多悲惨悲催。你去采访调查,恨不得让爱说话的成话痨、不爱说话的成直播带货的、不说话的铁嘴子也想要撬开嘴巴使其口吐真言……吃过许多不能言说的哑巴亏后,我在职业这个无情教练的魔鬼训练下,逐渐蜕变演化成一个不惧说话的人。

如今,人到中年,各种情况、各种问题逼着你不停地说话,说废话、闲话、大话、胡话、假话、谎话、场面话、客套话、恭维话、风凉话、普通话、家乡话……唯独真话、实话、心底里的话很少有机会说出来。

不是不想说,只是这副口舌知道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饱尝主人曾经说真话的辛辣、苦涩、惨痛、伤心滋味后,它学会了自我保护,许多时候,它擅自做主,不等大脑下令,一串串油光水滑的话语流水般汩汩淌出……

作家说,我手写我心。但说话人不能说,我口说我心。大多时候我们经常言不由衷、口是心非,自人类会说话以来,口舌和心脑永远是冤家,步调一致同心同德的时候很少。

有次朋友相聚,其中一人当领导多年才退休不久,饭桌前不是说话是讲话,可能好久没机会讲给憋的。第二次聚会不见其人,问之,召集者答曰:妈呀,他说话太吓人了,他要来我们不是聚会是开会!

这是心脑被口舌给绑架了!或是向来如此已成惯例,甘愿被绑架。

回到说话本身的意义,从儿歌里都能找到:小小子儿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儿干嘛,点灯说话儿,吹灯作伴儿……人是情感动物,互相之间需要说话,需要交流倾诉,需要身旁有懂你的人。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里借牛爱国的经历告诉我们: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有了更多电子产品的陪伴,每个人都陷入了信息的汪洋大海,同时也活成了一座座孤岛,和他人说话愈来愈少,和手机电脑交流愈来愈多,有朋友感慨:现在不知为啥不想说话,能少说一句是一句,问老公吃什么都用微信,明明老公就在旁边,可就是不想开口说话。

一机在手,物理空间的阻隔越来越小,和他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却越来越大。无数人、无数社交媒体在不停地絮叨言说,却难有人能倾听你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那个说得着的人始终不会出现。

闲时遐想,人类是否会因科技异常强大,不停进化,最后彻底异化:不用走路,下肢疲软;不用说话,口舌退化;不用思考,大脑萎缩。仅靠三根手指“说话”的霍金曾高兴地表示:与在我失去说话功能前相比,我现在可以更如意地传达信息。

发现2005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更偏爱在B站、QQ、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交流,打字速度比说话快,相聚吃饭也拿着手机充当说话工具,一个个好像失去了说话功能般,还低头哈哈嘿嘿傻乐,场面很是诡异。

有位中学语文老师很困惑:课堂上提问,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下来写到纸上倒是能得满分,咱们的娃到底怎么了?是不会说话还是不愿说话?

大人不爱说话、不想说话倒是可以理解,可孩子们也闷葫芦般金口难开,让为父为母者私下绞尽脑汁百般猜测其所思所想,难怪许多家长哀叹现在的娃难教育,人家把第一道防线死死给你顶起来了:别想掏我心里话,烦着呢!

或许,说话的意义就是:生而为人后牙牙学语,用十年二十年学会说话,然后又用余生来学会闭嘴。

责编: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