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海北”美如画 生态旅游绘新景

7f73c189-6662-4b78-983f-317500f2fc75.tif.jpg

气势恢宏的仓央嘉措文化广场

3f55d207-8360-4bbe-9a84-2b7352416a7f.tif.jpg

祁连县拉洞乡村社区 通讯员 聂文虎 摄

2b3e9826-bd9a-47c7-aa96-a1986cf2e03f.tif.jpg

晚霞中的仙女湾景区

248c2a59-c6a4-443b-a881-7b6f965d0cb0.tif.jpg

云雾缭绕卓尔山

ec8b4fcb-a491-4ac7-a2f9-bda06224f7eb.tif.jpg

文迦牧场内摩托车骑行吸引了大量游客

6fec376f-4aaa-4f87-990d-00eb0e4a57b0.tif.jpg

美丽的祁连草原 通讯员 聂文虎 摄

f534caef-d861-4853-8075-28800efa8701.tif.jpg

牧民开始夏季转场放牧

6a63c904-a60b-45df-82e4-581974d889de.tif.jpg

游客在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游览

0ff51abb-699d-47b5-91ec-8cbf7d1dc00a.tif.jpg

油菜花海令无数游客沉醉其中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尹耀增摄

青海湖北,祁连山南,海北藏族自治州镶嵌其间。这片土地是多元文化的交会之地,在这里,“两弹一星”精神令人敬仰,“金色门源”“天境祁连”“河清海晏”“藏城刚察”的景区连点成线,构成“梦幻海北”全域旅游大格局。

大自然的馈赠赋予海北州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新时代,海北州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立足独特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富集的旅游资源优势,坚持以全规划覆盖、全区域建设、全产业融合的“三全”模式为统领,把发展文旅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厚植旅游根基,创优旅游品牌,加速产业升级,实现了文旅工作“三年一提升、五年上台阶”的大步跨越。

海北州实施“泛旅游系统”提升战略,推动传统观光旅游业态跃级为多元化、一体化的高层级业态,精心打造四种不同形态旅游“金字招牌”。

以祁连山草原、百里油菜花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打造“金色门源·花海之旅”;以原生态地质资源、特色历史人文资源,打造“祁连山下·天境之旅”;以措温波藏城为核心,青海湖北岸旅游经济服务带为依托,打造“藏城刚察·圣洁之旅”;以“两弹一星”理想信念培训教育为核心,将音乐文化、体育文化融入旅游,打造“河清海晏·乐动之旅”。

同时,深入挖掘和展示草原文化、冰雪文化、民俗文化、高原农耕文化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旅资源,成功打造了门源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海晏王洛宾文化旅游节等享誉省内外的系列文旅品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民间技艺为主,开发出唐卡、羊皮画、牛角制品等40余种特色文旅商品。

2020年,海北州文旅产业发展又结出了累累硕果。全年完成文化和旅游投资11.89亿元,完成文旅产业营业收入17908.07万元,同比增长15.93%;累计接待游客479.4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4414.21万元。

责编:刘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