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尕那日记(上)

10月7日(星期三 晴)

今天要做的就是游览扎尕那的自然风光,但也只能是走马观花。

据资料介绍,扎尕那是天然的石头城,藏语意为“石匣子”,地形像一座天然岩壁构成的巨型宫殿。它的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东边耸立的峻峭岩壁插入云端,长年云蒸雾腾;南边有两座山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酷似一座天然的石门;东哇、纳加一带峭壁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大约百年前,这个世外桃源就被美国探险家洛克誉为“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

早上起来,看看天色有些阴阴淡淡的,但估计不会下雨,至少不会下大雨。草草地吃过早饭,我们就驱车前往扎尕那风景区。

去往核心景区的路很长,也极难走,虽然是水泥路,路边也有水泥护桩,但坡陡、弯急,车快,再加上横冲直撞的骡马和牵骡拽马的男男女女,弄得人心总是提得悬悬的。

1.jpg

扎尕那的清晨。清玉 摄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入云的危岩峻峰,水流湍急,浪花飞溅,轰隆有声的河流,难以计数,还有衣着花花绿绿往山顶上蠕动着的人群。早到的几十匹戴着笼头,鬃毛和尾巴上系着彩色璎珞的马和骡子或站在树林里,或立在泥地上。有的马耷拉着脑袋,低垂着眼睑作深思状;有的骡子前蹄“咚咚”不停地敲击地皮,刨出了几个不大的坑,显得分外焦灼;也有的牲口眯着眼睛似乎睡着了。每一匹骡子或马,它的跟前都站着一个彪悍的,手持鞭子的藏族汉子或服饰整洁的藏族女人,还有年纪不大的藏族尕娃、丫头,他们就是这些牲口的主人,正眼巴巴地盼望有人来骑牲口。骑马、骑骡子上山的价格根据路程的长短、难度有所不同,最高的500元,最少的也要200元,就这样的价钱骑的人还是很多,而且绝大多数是年轻人,绝少见到有老人骑马或骑骡子上山的。

通往山顶的只有一条骡马小道。两边山峰似刀劈斧凿,岩石纹路层层叠叠,黑白相间,或竖或直或斜,变幻莫测;桦树、松树、柏树各据一方,浓荫如盖,红黄绿色掺杂,密不透风。水声、风声、鸟叫声和人们的吼喊声汇成巨大的声浪回荡在幽深的山涧里,猛烈地地撞击,久久不散。小道很窄,也极陡,弯弯绕绕,崎岖不平,人走,驮游客的大队的骡马也抢道,一路上弥漫了骡粪马尿味。小道上淙淙流淌着的山泉浸湿了人们的鞋和裤脚,但无暇顾及。黛青色的小石子儿忒硌脚。行走在蜿蜒小道上,我不由地想起了儿时赶牛放马,背着背篼在路上为抢拾马粪、牛粪和小伙伴儿干仗,搞得鼻青脸肿的情景来。我站在高坡上贪婪地,大口大口地吸吮着这久违了的,浑浊的,带有故乡味儿的空气,心里头又是另一种滋味。忽然间,我竟有了这样一个念头:但愿这里的决策者是睿智,卓有远见,具有一定历史、地理知识的人。但愿他们不再盲目地,心血来潮地拍脑袋作出错误的开发决定,永远为子孙后代留下这最原始的自然美景。

小道是呈“之”字形向上盘旋的,越往高处走也就越费劲。我和老贺走到一处名叫“一线天”的地方就往回撤了。

2.jpg

夕阳辉映光盖山。清玉 摄

回到原地后,我们又上到景区对面山坡上的一处观景台,从这里就能一览扎尕那的景色。今儿的天气真给力,刚到观景台上不久,清晨的太阳就“噌”地跃出薄薄的云层,整个景区顿时鲜亮鲜亮的,活像一幅精美绝伦的山水画卷了。顷刻间,日光融融,清风徐徐,云雾飘渺。洁白的云彩时而挂在光盖山尖尖的山顶上,时而又缠绕在光盖山壮壮实实的半腰里,飘飘荡荡,丝丝缕缕,宛如飘带,又似哈达。俄顷,一大朵云彩飘过来罩住了光盖山,山尖又时隐时现,影影绰绰,雾雾罩罩,不辨真面目,犹如神话传说中的天宫仙境了。

责编:张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