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牧人放羊

"奖"林丹硕士学位背离学术精神

来源:东方网 作者:汪昌莲 时间:2012-10-22 22:28

    

    人气极高的羽毛球男单冠军林丹,近日就风风光光地从华侨大学校长手中接过硕士学位证书,他也因此成为国羽队中学历最高的运动员。消息一出,随即引起了网友热议。很多人提出疑问,在林丹获得硕士学位的背后,是否存在奥运冠军为学校扬名,学校为奥运冠军获得文凭提供便利的某种默契?(10月20日《武汉晨报》)

    

    奥运冠军林丹获得华侨大学颁发的硕士学位,成为国羽队中学历最高的运动员,自然是锦上添花,“星”光无限。问题是,其硕士学位并非是“修”来的,而是学校“奖”给他的,这是否公平合理不言自明。由此,也让人们弄明白了一些高校为何会成为狂热的“追星族”,频频给文体明星奖学位和文凭,因为文体明星能够替高校争名逐利。

 

    事实上,不仅给明星“奖”学位和文凭,有的高校甚至还给明星“奖”职称。比如,2010年,四川音乐学院将超女谭维维、快男王铮亮聘为副教授。可以想象,对于那些年轻的高校教师来说,要想评上副教授的职称,究竟有多难。要有年龄和教龄,要有学历、资历和阅历,要有教学成就和科研成果,还要有人脉关系和攻关能力,更要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本领。比如,王铮亮就在四川音乐学院当过教师,讲过几次课,如果他不去做快男,要想当上副教授,不知要熬到猴年马月。也就是说,在高校埋头教学和科研,还不如做一回超女快男;或者说,要想当教授,先做超女快男。

 

    不可否认,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高校有权免试录取在某一方面有杰出贡献的明星学生。但是,虽然可以“奖”教育,但却不等于就可以“奖”文凭和职称,拿文凭和职称,必须靠真才实学,不看“星”面,只看“学”面。问题是,高校招进或走出了文体明星,是一种荣耀,高校可以借助明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甚至可以满世界宣传这些明星是本校培养出来的,以此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招揽更多的优质生源。于是,高校与明星先是相互“贴金”,再一起“淘金”。殊不知,给明星滥发文凭和职称,不仅破坏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败坏了高校严谨的学术风气,更重要的是,损害了高等教育的公平。

 

    文体明星都很忙,要演出、要比赛、要拍广告等,常常要事缠身,分身乏术。可是,既然你进了高校,就要认真完成学业,不能因为是明星,就想混个文凭。高校坚守学术精神是底线,如果高校也把学术视作儿戏,充满了世俗交易,那么学问就会斯文扫地,知识的价值必然会一落千丈,进而影响社会的进步发展。这也是最近一个时期,人们为什么对一些学术骗子深恶痛绝的原因所在。在学术面前,不论地位有多高,名气有多大,都应该一视同仁,一切以知识水平为准,这应该是大学所固有的特质。因此,华侨大学“奖”林丹硕士学位,违背了学术精神,不可取。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