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元钱能让骗子真诚悔过吗?
为给贫困山区孩子捐赠衣物,郑州13岁的晨晨(化名)和同学到街头卖花,不料遭遇骗子。两个孩子辛苦奔波赚到的钱,被一名中年男子用假币骗走。得知辛苦赚回的钱是假币时,晨晨大哭不止,“夜里3点,孩子还在梦中哭着喊‘还我钱、还我钱’。”15日,愤怒的家人带晨晨去报社讲述过程,并表示要设法找到骗子,“只要骗子出来道歉,我愿意给他1万元钱!”(2月16日《大河报》)
连孩子义卖的钱都骗,这样的骗子实在是丧尽天良,理应受到法律严惩。但骗子对孩子下手,虽然令人气愤,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孩子没社会经验,比大人更好骗,一向就是骗子主要的行骗目标之一。如果想通过媒体报道和公众谴责来让骗子们放过孩子,不再对他们下手,未免过于天真。有了良知,还会当骗子吗?
家长想要骗子出面道歉,以抚平孩子心灵创伤的愿望也很难实现。虽然1万元钱的悬赏很有诱惑力,但在面临法律制裁的情况下,骗子未必敢露面。就算他真的出现了,也不会是真心悔过,只不过贪图那1万元钱而已。指望骗子良心发现,主动出来忏悔,无异于与虎谋皮。这种做法非但无助于打击假币诈骗,反而会助长骗子的嚣张气焰,让更多人为了获得暴利用假币行骗。只有赶紧报警,提供线索让警方早日抓到骗子,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才能真正化解孩子因此受到的委屈。出一万请骗子站出来,能让孩子消气吗?
晨晨为收到假币痛苦可以理解,但因此质疑网上有关贫困山区孩子受苦的真实性,不愿再参加此类活动未免有点因噎废食。家长要做的不是想方设法让骗子主动道歉,而是教会孩子如何分辨真假,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把所有人都当成骗子来防。义卖这样的爱心活动本身与骗子的行骗也没有任何关系,可恶的是骗子,不是义卖。只要提高警惕,学会如何分辨假币,就不会轻易上当。
孩子义卖收到假币深受刺激,甚至在梦中哭着喊“还我钱、还我钱”,也不能都怪可恶的骗子,父母和老师也有一定责任。由于平时很少向他们讲述社会的阴暗面,不仅使他们过于轻信他人,以致于受骗上当,无形中也使他们首次受骗的经历更加痛苦,始终难以走出这一阴影。家长除了要千方百计的开导孩子,还可以带他们去看下心理医生,让专业人士帮助孩子走出痛苦,消除心理阴影,勇敢面对这个并不是始终阳光灿烂的社会。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也不是什么坏事,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成长。
义卖收到假币,也不是只有孩子才会遇到。成年人组织的此类活动,同样经常面临假币威胁。只要收现金,就很难避免有人使用假币,别指望义卖能够例外。比如去年年底广州外国领馆为中国残疾儿童筹款义卖,就曾收到5千假币。义卖前针对可能出现的假币应做好防范工作,学习反假币知识,学会如何分辨假币,同时备好便携式验钞机或紫光验钞笔。吃一堑长一智,晨晨的遭遇对其他爱心人士也是一个提醒,以后再搞义卖活动,可别再在假币上吃亏了。学校也要加强反假币知识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识别假币的能力,防止他们沦为假币诈骗的受害者。
- 相关链接
请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