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并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懈奋斗的行动纲领。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史上、在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标注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高度,标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文化篇、标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使命有了行动指南。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成就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文化思想也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践中彰显出强大的真理力量。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文化条件。

一、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然召唤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引领新征程上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进一步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内在生命,推动中华文化展现时代新风。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真正有前途、有力量的国家和民族,必然有其灿烂的文明和辉煌的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历经磨难而愈挫愈勇、奋发奋起,最重要的就在于创造了熠熠生辉、光耀世界的中华文明,培育和发展了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今天,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定的信心、统一的意志,更加需要文化的引领、精神的支撑。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我们要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扎实努力,久久为功,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进程中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中国式现代化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在高楼大厦遍地林立的同时保证中华民族精神大厦也巍然耸立,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由之路。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对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看重,文化需求高品质、个性化特点更加明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体现我国更加重视文化发展,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国之大者”。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极大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迈上新台阶。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智慧的结晶,引领着历史前进方向和时代发展潮流,昭示着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只有坚持推动文明相通、文化相融,拉紧各国人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精神纽带,才能更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民族立场和世界情怀的有机统一。作为凝结着中华文化智慧和澎湃着中华文化力量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深入人心、更好向前发展,必然离不开中国文化话语权的拱卫,离不开中国文化因文明交流互鉴而兴盛进步的反哺。这就必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让中国文化以更加强健且丰满的姿态,参与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着力点

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开阔,体系完备,涵盖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为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科学行动指南。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文化强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是构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期盼,规约着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强国先强民,强民先强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凝心铸魂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以及文化传播中的引领作用,以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文化强国之基。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赓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当代中国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前提是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今天,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首先应当确立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自觉认同、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注重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总之,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笔丰厚的民族遗产,我们不仅要从中汲取营养、赓续文脉、传承精神,更要跟随时代脚步与节奏,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更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连续性、空间广延性和价值普遍性,扩大当代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断夯实我国文化建设的历史基因和传统优势,厚植文化强国建设根基。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文化强国之音。习近平文化思想指明了新的文化奋进应高扬的文化精神。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把这些文化精神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不断增进文化主体性、涵养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熔铸古今、汇通中西;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由此可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立足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话语、融入世界舞台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要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使命。一是凝练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内涵,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吸引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散发时代魅力、释放现代活力。二是创新中国故事的全球化表达。以大众化实现全球化表达,寻找中外文化契合点、情感共鸣点、利益交汇点,立足新时代,谋求新作为,“接地气、有温度”地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以创造性转化实现全球化表达,在文化创作中立足国际视野,因地制宜处理好我们“想讲的”和受众“想听的”之间的关系,使“中国味”与“国际范”浑然一体,以融通中外的故事表达增强中华文明的感召力。三是增强文化传播多样性。用更多文化符号的串联来勾勒中华文明的轮廓,透过文化载体,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从而进一步阐释中华文化意象背后的文明精髓和智慧,理直气壮讲好中国故事,铿锵有力传播好中国声音。

(作者单位:青海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