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模式
李晓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已深度渗透到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新媒体不仅改变了知识传播方式,更重塑学习者的认知习惯与需求结构。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当前,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普遍面临内容固化、方法单一、与实践脱节等困境,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构建契合时代需求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新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亟待探索的现实课题。新媒体语境下,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不仅关乎学科自身生命力,更关系到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的方向
创新教学内容。新媒体语境下,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的创新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顺应Z世代青年学子的关注热点和兴趣偏好,依托新媒体平台获取资源的便利性,深入挖掘其中与当下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热点网络话题,选取与教学内容和育人目标高度契合的素材和案例有机融入教学体系,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语言文化的动态发展进程。课后,依托新媒体平台搜集或筛选与学生实际相关的课外资料,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推送给学生,帮助他们拓展学习视角,开阔知识视野。此外,在完成日常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课堂掌握情况和个性化需求,对各新媒体平台上的文学作品赏析、文化讲座、学术研讨会视频等在线资源进行筛选和优化,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例如,通过引入经典文学作品的音频朗诵或影视改编片段,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品的独特魅力;通过向学生推荐知名学者的线上讲座,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某一文学流派及其形成的文化背景。
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新媒体语境下实现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创新的关键所在。利用短视频开展教学。可借助短视频短小精悍、内容集中的独特优势,围绕核心知识点制作一系列高质量短视频,通过生动的镜头语言、高清的画面展示和简洁的语言讲解为学生展示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满足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审美偏好,提高他们对课堂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积极鼓励班级内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主动参与短视频的制作,负责素材的收集、文案脚本的策划、视频的拍摄剪辑等环节,在实践中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开展直播教学。在直播教学中设置互动环节,通过弹幕、评论区或在线投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疑惑和不解之处。新媒体平台的直播回放功能支持学生在课后回看教学内容、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线上资源与线下课堂教学有机结合,通过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和课后复习等环节,构建完整的教学闭环,为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助力。
创新反馈与评价机制。教学反馈与评价机制的创新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搭建反馈渠道,收集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为日后教学模式调整和改进提供数据支持。具体而言,利用社交媒体、在线学习平台或专门的反馈工具,定期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或开展匿名调查,以明晰和掌握他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堂氛围的满意度;借助各大新媒体平台的私信、评论区、在线讨论组等功能,与学生展开深入的一对一交流,进而精准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和困惑。另一方面,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施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更准确地衡量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在自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撰写反思报告的方式,总结自身在汉语言文学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在互评环节,同学对评价对象在小组合作或项目展示等环节中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在教师评价环节,实时记录和追踪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度和在线学习行为等数据,对学生学习过程作出动态评估。通过上述评价方式的综合应用,形成客观、公正、全面、科学的评价结果,为教学模式的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创新的保障举措
加强教师培训。教师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的新媒体素养提升是推动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新媒体素养和技能提升专项培训计划,通过集中统一的培训帮助教师弥补短板。从课程内容设计层面看,应加大从新媒体教学工具的基础操作到高级应用等多层级内容培训,具体包括短视频制作、在线课程开发、直播教学技巧等培训;从培训方式层面看,高职院校应邀请在新媒体教学研究和实践方面有建树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培训讲师,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或工作坊的形式,帮助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深刻理解新媒体技术应如何服务教学模式的创新变革;从成果检验层面看,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培训合格的教师主动参加与新媒体教学相关的各类型比赛,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检验自身对于新媒体技术的熟练应用程度,同时借鉴更多优秀同行的新媒体应用方式和教学模式创新手段,为更加灵活开展新媒体教学积累经验。
完善技术支持。新媒体教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完善的技术支持,加大技术设备投入,优化校园网络环境是高职院校的必要选择。一方面,积极引入新媒体教学技术和工具,在校园内配置高性能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验室和移动终端设备,用于支持新媒体教学顺利实施,同时满足师生对技术工具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适当增加校园网络建设的资金投入,营造稳定且高速的网络环境,确保在线课程、直播课堂等新媒体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当增加校园网络的宽带容量,以此有效降低网络延迟和卡顿现象的发生频次。同时,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维护机制,以应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和潜在隐患。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发挥新媒体平台和技术的优势,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引入智能化教学平台,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简称LMS),利用其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资源和数据采集分析的独特优势,为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新媒体语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在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具体而言,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有效且适合的自主学习策略。例如,引导学生自主利用思维导图整理课堂知识点;借助任务驱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特定主题的研究和学习;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线上资源的深度挖掘等。教师还应合理设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为班级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如要求学生在课下围绕新媒体热点话题撰写评论文章或制作短视频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锻炼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可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在线互动功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鼓励其通过在线讨论区、学习社群等方式,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展开协作学习和经验心得分享。在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下,学生可以逐步适应新媒体环境,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最终实现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
无论是立足现在,还是面向未来,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的创新都不应止步于形式变革,而应当指向更深层次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既能熟练运用多元媒体表达自我,又能保持对汉语言文化的敬畏之心。这需要教师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将创新实践与理论反思有机结合,构建起具有高职特色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新生态,承担文化育人的教育使命,为社会输送更多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富含人文底蕴的复合型人才,在新媒体变革浪潮中书写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崭新篇章。
〔作者系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化与传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