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青草园

西宁旧事 赛走骡

来源:青海羚网 作者:滕晓天 时间:2010-12-10 09:48

    老西宁赛走骡的传统,据说有上千年的历史。

    
    骡子分马骡和驴骡两种。公驴与母马杂交后的第一代,叫马骡,其身高力大而性急,可训练为走骡。公马和母驴杂交后的第一代,叫驴骡,体矮性温力大,可训练役使。走骡的“走”,其含义若古汉语中的“走”,是小步快跑的意思,它和奔跑、飞奔不一样。青海方言里保留了不少类似的古汉语。

    
    选走骡和选走马一样,颇有讲究。把式们特别看重走骡的外形和精神。即眼锐、骨奇、蹄高、腕粗。走骡的骑手一般都是业内的相马高手。他们看马,观耳廓知生年,看瞳孔晓英逸,从整体观神骨。上世纪40年代,乐都南山的相马把式许序贤,谙熟相马经,在老西宁周边小有名气。他认为走马有神骨,凡马多俗气。

    
    赛走骡有丰富的内涵,十分注重骡子的走势,步伐要规范,步子须碎小,身姿要平稳,眼光向前看,速度要快,反应要灵敏。选定的走骡,在一岁的时候,主人会请专家或把式着力训练。在大片深翻过的庄稼地里快走以训练其脚力,使它耐劳耐走。在打麦场上等距离摆放碌碡或其他障碍物反复练习抬腿行走,使它步伐稳定,逐步养成习惯。然后,在行走骡子的臀部上设法放置一碗水,让它既快走而水不外溢,训练它的走势平稳、美观。

    
    过去,走骡是专门的骑乘工具,忌讳役使杂用。赛走骡,一方面是一项群众性的民间体育活动,有着广泛的参与性、平民性;一方面又是富足人家显山露水,展示才艺的机会,又有观赏性、实用性。比赛时,一般特意邀请专家把式评头论足,并非单纯以快速取胜,又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获胜的走骡和主人,都要披红戴花,赛后会在四里八乡声名大噪,有时还会专门到西宁大街上显摆,一时蹄声嘚嘚,人声鼎沸,主人家好不得意。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