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青草园

河湟百业 乐都的上烟坊

来源:青海羚网 作者:林中厚 时间:2011-01-28 09:46

    清光绪年间,陕西烟匠皮氏就在乐都碾伯西街当铺院开设了烟业作坊,这就是乐都最早的烟坊家。清同治后期,我的尕阿爷(我爷爷的弟弟)林发岫去皮氏烟坊干活。干了五年多,皮氏烟坊倒闭。这时我的尕阿爷已经学会了制烟技术,在烟匠皮氏未迁回原籍陕西之前,我家与林育真伯父家协商买下了皮氏烟坊全部制烟工具,开始了自家的烟业生产。自我家开办烟坊七八年后,上下教场村又有几户人家相继开办了烟业作坊,因我家居住在上教场村,所以叫“上烟坊”。

    
    当时,我家的烟业生产作坊有三间房子那么大,平时只有4到6人做工。

    
    制烟的原料来自县内各地,碾伯、岗沟各村尤多。制烟时,先将烟叶用水喷湿让它们变柔软,再喷上用清油、姜黄等配制的作料,然后装入长、宽、高均1米的活动模型内。此模型是用厚和宽均2厘米的木板制成。在模型内未装烟叶前,先将活动模型用直径约8厘米的大麻绳捆住,装入烟叶后,再用直径40厘米的榆木大榔头将装入模型内的烟叶夯实,把烟叶间的空隙压缩到最小限度,这时已将模型内烟叶中的水挤出了许多。待水流得差不多时,将模型抬到木头制作的架子上,两人用大推刨 (形状似木匠用的推刨,只是大一点,刃子宽一点)开始刨烟。因为推刨大,推烟时一人用手拉(推刨头上安装有手柄),一人用两手向前推,边拉边推边将活动模型周围的板子用木榔头往下打,在刨烟时只要推刨刃的位置确定合适的话,刨出来的烟丝就又细又长。

    
    烟丝刨出来后,在阴凉通风的房内晾干,掺上用碾子碾过并用筛子筛了的烟末子,再依次配上适量的姜黄粉、清油,用模型打成如火柴盒一样的小烟块,每10块用大通麻纸包成一份,用麻绳或白线捆住,雇脚户每次用6头至12头驴,用5天时间,经石家营、毛家台、上新庄、尕让沟驮运到贵德等地销售。我三伯父林育岗常住贵德县河阴镇搞推销,还在那儿租了3间土楼(2层的)。我家生产的由于烟线金黄,味道喷香,数量充足,所以畅销贵德等地的市场。

    
    一般情况下,每100份烟块换回5到5两半银子。我堂兄林中傅、林中豪等人专门搞运输,从贵德回来时驮运上羊毛、皮张交到西宁贸易行,再从西宁驮上青盐回乐都销售。我家的烟业生产从1913年开始至1939年,前后经历了26年时间。

    
    当时的烟业生产方式虽然原始落后,生产效率也很低,但上烟坊在县内外不少人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